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呼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ㄥㄎㄡˇㄅㄧˊㄐㄧㄤㄑㄧˋㄊㄧˇㄆㄞˊㄔㄨㄊㄧˇㄨㄞˋㄖㄨˊ:「ㄏㄨㄒㄧ」、「ㄏㄨㄧˋㄎㄡˇㄑㄧˋ」。
  2. ㄉㄚˋㄕㄥㄋㄚˋㄏㄢˇㄖㄨˊ:「ㄏㄨㄏㄢˇ」、「ㄏㄨㄐㄧㄡˋ」、「ㄍㄠㄏㄨ」、「ㄏㄨㄢㄏㄨ」、「ㄉㄚˋㄏㄨㄒㄧㄠˇㄐㄧㄠˋ」。
  3. ㄐㄧㄠˋㄔㄥㄖㄨˊ:「ㄔㄥㄏㄨ」、「ㄓˊㄏㄨㄑㄧˊㄇㄧㄥˊ」。
  4. ㄓㄠˋㄏㄨㄢˋㄐㄧㄠˋㄖㄣˊㄌㄞˊㄖㄨˊ:「ㄏㄨㄏㄨㄢˋ」、「ㄓㄠㄏㄨ」、「ㄏㄨㄆㄥˊㄧㄣˇㄅㄢˋ」、「ㄏㄨㄈㄥㄏㄨㄢˋㄩˇ」、「ㄏㄨㄐㄧˊㄌㄞˊㄏㄨㄟㄐㄧˊㄑㄩˋ。」
  5. ㄋㄧˇㄕㄥㄘˊ:①ㄇㄛˊㄋㄧˇㄕㄡˊㄕㄨㄟˋㄕˊㄙㄨㄛˇㄈㄚㄔㄨ˙ㄉㄜㄅㄧˊㄒㄧˊㄕㄥㄖㄨˊ:「ㄏㄨㄌㄨ」、「ㄉㄚˇㄏㄨ」。②ㄇㄛˊㄋㄧˇㄈㄥㄕㄥㄖㄨˊ:「ㄅㄟˇㄈㄥㄏㄨㄏㄨ˙ㄉㄜㄔㄨㄟ。」
  6. ㄊㄢˋㄘˊㄉㄨㄛㄩㄥˋㄩˊㄨㄣˊㄧㄢˊㄨㄣˊㄖㄨˊ:「ㄏㄨㄗㄞ」、「ㄏㄨㄇㄧㄝˋㄌㄧㄡˋㄍㄨㄛˊㄓㄜˇㄌㄧㄡˋㄍㄨㄛˊㄧㄝˇㄈㄟㄑㄧㄣˊㄧㄝ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呼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經口或鼻將氣體排出體外。與「吸」相對。
    【例】呼氣
  2. 大聲吶喊。
    【例】呼嘯、呼口號、大聲疾呼
  3. 招、叫。
    【例】呼朋引伴、呼風喚雨、直呼其名
  4. 嘆詞。表示感嘆的語氣。
    【例】嗚呼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吐氣。與「吸」相對。如:「呼氣」。《莊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籍也。」
2.大聲吶喊。《詩經.大雅.蕩》:「式號式呼,俾晝作夜。」《文選.李陵.答蘇武書》:「振臂一呼,創病皆起。」
3.招、喚。如:「呼朋引伴」、「呼風喚雨」。《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陳王出,遮道而呼涉。」唐.顏仁郁〈農家〉詩:「夜半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
4.稱、謂。唐.白居易.寄明州于駙馬使君三絕句之三:「何郎小妓歌喉好,嚴老呼為一串珠。」《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
[歎]
表感嘆的語氣。《論語.八佾》:「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擬]
形容風吹動的聲音。如:「北風呼呼的吹。」
[名]
姓。如漢代有呼子先。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o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發出、吐出。
  2. [[動] ] 口頭上說的約定。
音讀: kho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吆喝。出聲叫喚使人向自己靠攏或集中。
  2. [[動] ] 吹(口哨)。手指成環狀,放進口中吹出聲響。
  3. [[動] ] 發出特別的聲音來呼叫動物。
  4. [[動] ] 打手機或叩機。
音讀: hon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