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國際博物館協會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
作者: 孫鴻鈴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國際博物館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簡稱ICOM)係根據法國1901年社團法,於1946年成立的永久性、非營利、非政府機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簡稱UNESCO)維持官方聯繫,並為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簡稱ECOSOC)的諮詢機構,宗旨在於推動博物館的建立、發展與專業管理,並增進社會對博物館本質、功能和角色的認識與理解。  1945年,曾任職美國博物館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簡稱AAM)的水牛城科學博物館(Buffalo Museum of Science)管理委員會主席Chauncey Jerome Hamlin(1881~1963)向法國博物館館長Georges Salles(1889~1966)提議設立一個能孕育國際合作的博物館專業組織,Salles旋即表達支持,致函邀請澳洲、比利時、巴西、加拿大、捷克、丹麥、法國、荷蘭、紐西蘭、挪威、瑞典、瑞士、英國、美國以及聯合國本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法國外交部、瑞士駐巴黎代表等,參加1946年11月16日-20日在法國羅浮宮舉行的發起會議,Hamlin獲選為首任主席。  1947年10月2日,協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簽署協議,確立雙方合作途徑和方法,並得以在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樓設置總部辦公室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博物館協會文獻中心(UNESCO/ICOM Documentation Center),首屆會員大會於同年11月在新墨西哥市舉行。  前述會議標誌著協會誕生的契機,而1947年-1968年期間的七次會議,則逐步完成協會的組織架構、區域代表及專業職掌,並關注博物館的教育角色、展覽、文物的維護與修復等焦點。1948年起發行「國際博物館協會新聞」《ICOM News Magazine》,刊載博物館社群的最新訊息、分析報告、挑戰與論述等課題。  1968-1977年間,協會營運費用倍增導致負債,加上博物館新形態及新社會角色的出現,使其面臨生存危機,極力拓展資源、修正組織章程並調整會員結構和權益,歷經近十年的轉型期。  1977年-1989年間,協會將觸角延伸至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的開發中國家,協助各國訓練博物館專業和文物修復人員,亦實現兩大目標:確認「博物館為社會及其發展而服務」的政策及通過職業倫理準則。1977年莫斯科會議將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International Museums Day),往後每年遴選主題,供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機構行銷宣傳。  1989-1996年間,協會的財務赤字終獲顯著改善,且國際聲望及能見度提升、募款策略運用得宜、兼備彈性和多樣性、重視效率與普世性,使協會能滿足各界所需,並發揚經濟與文化發展乃相互依存的理念。  1996-2004年間,協會積極投入打擊文物走私的行列,公告「紅名單」(red lists)及「百件消失物件」(One Hundred Missing Objects)系列計畫。1996年與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簡稱IFLA)、國際檔案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簡稱ICA)和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簡稱ICOMOS)創設藍盾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Blue Shield,簡稱ICBS),以因應文化資產的突發事故,2002年推出風險防治的「博物館緊急應變程序」(Museums Emergency Programme,簡稱MEP)。  2004年迄今,協會持續參與藍盾計畫、提倡「文物身分證」(object ID)的管理概念,並將無形文化資產納入捍衛範疇。為彰顯亞洲地區的重要性,2004年協會在首爾召開亞洲首次全體會議,更於2010年赴上海參展世界博覽會(World Expo) 及舉辦三年一度的全體會議,希冀深耕亞洲的夥伴關係。  協會官方語言為英、法和西班牙語,目前會員近三萬名,透過研習營、出版品、交流學程、論壇等活動,會員得以掌握國際博物館的趨勢和脈動。組織分為會員大會(決策與立法機構)、執行委員會、諮詢委員會、國家委員會、國家通訊員、國際委員會、區域聯盟、附屬機構、全體會議、秘書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博物館協會資訊中心。有關協會的名稱、法律地位、博物館定義、組織架構與職司、會員資格、年費與權益、財務收支等細節,皆規範於「國際博物館協會章程」(ICOM Statutes,2007年8月24日維也納會議修正通過)。  國際博物館協會現主要任務包括:(1)建立博物館專業卓越標準,修訂「國際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倫理準則」(ICOM Code of Ethics for Museums),闡述博物館社群及其從業人員應遵循的基本前提;(2)主持國際論壇:與國際文化資產公約締結正式關係,集結各國專業人才貢獻所長;(3)發展專業交流網絡:邀集所有會員及專家學者等,探討博物館相關論題;(4)領導全球智庫:旗下31個國際委員會在各自領域中進行深度研究,審視、反思博物館暨世界遺產相關議題;(5)跨國使命: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刑警組織(International Criminal Police Organization,通稱Interpol,縮寫ICPO)、世界海關組織(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簡稱WCO) 合作,共同打擊文物走私、實施風險管理、傳遞文化知識並保護有形和無形遺產。ICOM (2005). 1946-1998 ICOM Chronology. Retrieved December 1, 2011, from http://archives.icom.museum/chronology.html.ICOM (2006). ICOM Code of Ethics for Museums. Retrieved December 1, 2011, from http://icom.museum/fileadmin/user_upload/pdf/Codes/code2006_eng.pdf.ICOM (2007). ICOM Statutes. Retrieved December 1, 2011, from http://icom.museum/fileadmin/user_upload/pdf/Statuts/Statutes_eng.pdf.
參考資料:
ICOM (2005). 1946-1998 ICOM Chronology. Retrieved December 1, 2011, from http://archives.icom.museum/chronology.html.ICOM (2006). ICOM Code of Ethics for Museums. Retrieved December 1, 2011, from http://icom.museum/fileadmin/user_upload/pdf/Codes/code2006_eng.pdf.ICOM (2007). ICOM Statutes. Retrieved December 1, 2011, from http://icom.museum/fileadmin/user_upload/pdf/Statuts/Statutes_eng.pdf.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際博物館協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