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子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ㄗˇ
  • 部首外筆畫 0
  • 總筆畫 3
  • 漢語拼音 [一]zǐ[二]zi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ㄧˋ˙ㄉㄜㄉㄧˋㄨㄟˋ
  2. ㄕˊㄔㄣˊㄇㄧㄥˊㄩㄝㄉㄤㄨㄢˇㄕㄤˋㄕˊㄉㄧㄢˇㄓˋㄌㄧㄥˊㄔㄣˊㄉㄧㄢˇㄖㄨˊ:「ㄗˇㄕˊ」。
  3. ㄅㄣˇㄓˇㄦˊㄋㄩˇㄒㄧㄢˋㄓㄨㄢㄓˇㄦˊ˙ㄗㄖㄨˊ:「ㄗˇㄋㄩˇ」、「ㄉㄨˊㄕㄥㄗˇ」。
  4. ㄏㄡˋㄉㄞˋㄖㄨˊ:「ㄗˇㄙˋ」、「ㄉㄨㄛㄗˇㄉㄨㄛㄙㄨㄣ」。
  5. ㄓˊㄨˋ˙ㄉㄜㄍㄨㄛˇㄕˊㄏㄨㄛˋㄉㄨㄥˋㄨˋ˙ㄉㄜㄌㄨㄢˇㄖㄨˊ:「ㄌㄧㄢˊㄗˇ」、「ㄍㄨㄚㄗˇ」、「ㄍㄨㄟˋㄗˇ」、「ㄙㄨㄥㄗˇ」、「ㄩˊㄗˇ」。
  6. ㄉㄨㄟˋㄧˋㄅㄢㄖㄣˊ˙ㄉㄜㄊㄨㄥㄔㄥㄖㄨˊ:「ㄋㄢˊㄗˇ」、「ㄋㄩˇㄗˇ」。
  7. ㄉㄨㄟˋㄧㄡˇㄒㄩㄝˊㄨㄣˋㄉㄠˋㄉㄜˊ˙ㄉㄜㄖㄣˊ˙ㄉㄜㄗㄨㄣㄔㄥㄖㄨˊ:「ㄇㄥˋㄗˇ」、「ㄎㄨㄥˇㄗˇ」。
  8. ㄎㄜㄌㄧˋㄓㄨㄤˋㄒㄧˋㄒㄧㄠˇㄦˊㄐㄧㄢㄧㄥˋ˙ㄉㄜㄉㄨㄥ西ㄒㄧㄖㄨˊ:「ㄗˇㄉㄢˋ」。
  9. ㄩˇㄇㄨˇㄒㄧㄤㄉㄨㄟˋ˙ㄉㄜㄖㄨˊ:「ㄗˇㄧㄣ」、「ㄗˇㄇㄨˇㄎㄡˋ」。
  10. (10)ㄧㄡˋㄒㄧㄠˇ˙ㄉㄜㄓˋㄧㄡˋ˙ㄉㄜㄖㄨˊ:「ㄗˇㄐㄧㄤ」、「ㄓㄚˊㄗˇㄐㄧ」。
  11. (11)ㄓˇㄅㄟˋㄈㄣˋㄒㄧㄠˇㄋㄧㄢˊㄐㄧˋㄑㄧㄥ˙ㄉㄜㄖㄣˊㄖㄨˊ:「ㄗˇㄉㄧˋ」、「ㄒㄧㄠˇㄗˇ」、「ㄒㄩㄝˊㄗˇ」。
  12. (12)ㄉㄨㄟˋㄊㄚㄖㄣˊㄔㄥㄗˋㄐㄧˇ˙ㄉㄜㄆㄟˋㄡˇㄖㄨˊ:「ㄋㄟˋㄗˇ」、「ㄨㄞˋㄗˇ」。
  13. (13)ㄍㄨˇㄉㄞˋㄨˇㄉㄥˇㄐㄩㄝˊㄨㄟˋ˙ㄉㄜㄉㄧˋㄙˋㄉㄥˇㄖㄨˊ:「ㄍㄨㄥㄏㄡˊㄅㄛˊㄗˇㄋㄢˊ。」
  14. (14)ㄧˋㄓㄨㄥˇㄓㄨㄥㄨㄣˊㄔㄨㄢˊㄊㄨㄥˇㄊㄨˊㄕㄨ˙ㄉㄜㄈㄣㄌㄟˋㄇㄧㄥˊㄔㄥㄓㄨˇㄧㄠˋㄕㄡㄌㄨˋㄓㄨㄗˇㄅㄞˇㄐㄧㄚㄊㄧㄢㄨㄣˊㄙㄨㄢˋㄈㄚˇㄧˋㄕㄨˋㄌㄟˋㄉㄥˇㄓㄨˋㄗㄨㄛˋㄖㄨˊ:「ㄗˇㄅㄨˋ」、「ㄐㄧㄥㄕˇㄗˇㄐㄧˊ」。
  15. (15)ㄅㄨˋㄕㄡˇ
注音:
解釋:

ㄘˊㄓㄨㄟˋㄈㄤˋㄗㄞˋㄇㄧㄥˊㄘˊㄉㄨㄥˋㄘˊㄒㄧㄥˊㄖㄨㄥˊㄘˊㄌㄧㄤˋㄘˊㄉㄥˇㄏㄡˋㄖㄨˊ:「ㄈㄤˊ˙ㄗ」、「ㄔㄜ˙ㄗ」、「ㄆㄞ˙ㄗ」、「ㄆㄤˋ˙ㄗ」、「ㄌㄨㄥˊ˙ㄗ」、「ㄧㄤˋ˙ㄗ」、「ㄋㄚˇㄇㄣˊ˙ㄗ」、「ㄌㄧㄤˇㄒㄧㄚˋ˙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到一點。
    【例】子夜、子時
  3. 初生的孩子。現多指兒子。
    【例】親子、父子、子孫
  4. 植物的果實、種子或動物的卵、幼兒。
    【例】瓜子、魚子、虎子
  5. 對一般人或輩分小、年紀輕者的通稱。
    【例】學子、男子、二三子
  6.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例】公、侯、伯、子、男。
  7. 對男性的美稱。多指有學問、德業或地位的人。
    【例】孔子、孟子、莊子
  8. 衍生的、有所屬的。
    【例】子句、子金、子目
  9. 稚幼的。
    【例】子雞、子薑
注音:
漢語拼音: zi
解釋:
  1. 詞綴。用於名詞、動詞、形容詞等之後。
    【例】桌子、拍子、聾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地支的第一位。
2.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到一點。
3.古時指子女,現專指兒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獨生子」。
4.後代子孫、子代。如:「絕子絕孫」。《荀子.正論》:「聖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後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晉.石崇〈王明君辭〉:「我本漢家子,將適單于庭。」
5.稚幼的鳥獸。如:「鹿子」、「鶴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騂且角。」
6.植物的果實、種子或動物的卵。如:「菜子」、「魚子」、「瓜子」、「蓮子」。
7.對一般人的通稱。如:「小女子」、「無聊男子」。《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對男子的美稱,多指有學問、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夫婦之間相互的稱呼。如:「內子」、「外子」。
10.稱輩分小、年紀輕的人。如:「子弟」。《論語.述而》:「二三子以我為隱乎?」
11.棋粒。唐.鄭谷〈寄棋客〉詩:「覆圖聞夜雨,下子對秋燈。」宋.蘇軾〈觀棋〉詩:「不聞人聲,時聞落子。紋枰坐對,誰究此味?」《山歌.卷六.棋》:「收子象棋著圍碁。」
12.古代圖書分類的第三部。包括諸子百家著作、技藝、術數等書籍。如:「經、史、子、集。」
13.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14.姓。如商代有子昭。
15.二一四部首之一。
[代]
你。《韓非子.難勢》:「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記.卷七○.張儀列傳》:「子亦知子之賤於王乎?」
[形]
1.幼小的。如:「子雞」、「子薑」、「子豬」。
2.和母對稱的。參見「子金」、「子音」等條。
3.派生的、有所屬的。參見「子目」、「子句」等條。
[動]
照顧、撫愛。《禮記.中庸》:「子庶民,來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論〉:「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注音:
漢語拼音: zi
解釋:
[綴]
詞尾:(1)接名詞。如:「桌子」、「筷子」。(2)接動詞。如:「起子」、「拍子」。(3)接形容詞。如:「聾子」、「亂子」。(4)接量詞。如:「兩下子」、「一檔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í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體積小的東西。
  2. [[名] ] 植物的果實、種子或動物的卵。
音讀: tsú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兒女。
  2. [[名] ] 對賢者的美稱。
  3. [[名] ] 對人的稱呼。
  4. [[名] ] 晚輩。
  5. [[名] ] 門生、信徒。
  6. [[名] ] 地支的第一位。
  7. [[名] ] 時辰名。用十二地支命名。
  8. 名詞後綴。
音讀: jí/lí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指小而圓形或橢圓形的東西。
  2. [[量] ] 計算香蕉的單位,等同於「根」。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