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黃健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uang Chien (1929-1993)
作者: 劉鳳學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又名肇平。他生於福建省福州市。1948年移居臺灣,畢業於名校建國中學後旋即展開他的藝術生涯,獲得多方面的成就;一位傑出的舞蹈創作家,特殊教育先驅者;視障、聽障藝術教育拓荒者,終其一生奉獻給殘障者的社會工作者。黃健擅長繪畫、音樂與舞蹈。他自1955年任教台南啟聰學校(即盲啞學校,小學至高中一貫十二年教育制),擔任視障生音樂、聽障生美術及舞蹈。他自創「郊外教室」教學法;在大自然環境中,透過觸覺、聽覺、視覺及律動感,將摸觸的、聽到的、看到的、感覺到的實物和想像力整合、內化之後,或用畫筆,或用人聲樂器,或用手勢身體呈現於外在世界。黃健說:「每當我上音樂課時,盲生各自帶著樂器或克難樂器,興高采烈地手拉手,從校園走向山谷中、溪水旁,雖然他們眼睛看不見大自然的景色,但憑他們敏感的雙手似也能摸出大自然之美,憑他們清靜的心,也能體會到大自然的廣大和奇妙。郊外教室使他們無限陶醉,所以上課時,各自找一塊石頭或草地靜坐著,聽老師的指揮,他們以無限樂觀的心情,努力點譜、對譜和練習摸譜,每首曲子不及兩節課就很快學會,因此每週音樂教材也跟之增加和更新。」他給予聽障的啞生們的美術教育,也是首先使他們與大自然契合;他說:「啞生們都以大自然的明媚風光當作寫生素材,由於興趣濃厚,個個不但認真地畫,而且樂而忘返,在這鄉村裡,時常能看到許多民俗活動,這些有助於啞童在畫面上表現出他們的構想,那是那麼天真活潑又動人。不論美術課或音樂課,能給予孩童們成功的學習,不能不歸功於『郊外教室』在千辛萬難中產生效果。」關於舞蹈教育,他整合繪畫、人聲、打擊樂、手語和身體動作的韻律,透過模仿、學習、自我創造等方式,使聽障者和平常人一樣舞蹈或登台表演。在殘障者成長的過程中獲得生命的樂趣、尊嚴和自信。黃健並透過各種管道促進殘障生與業界建教合作,創造殘障者就業機會。除此,他也致力於一般舞蹈工作;在台南市創辦「龍翔舞蹈研究社」,為南臺灣培育出無數的傑出舞者及教師。他並在成功大學、台南家專等大專院校兼課,作育英才。他的舞蹈作品如《鳳舞》、《思我故鄉》、《盲》、《天地一沙鷗》、《龍》及舞劇《梁山伯祝英台》、《臥薪嘗膽》均獲最高肯定及「飛鳳獎」。
參照:
《舞蹈家黃健老師追思紀念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黃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