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王景鴻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隸屬於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以庋藏豐富的善本舊籍及珍貴的清史檔案聞名於世,並蒐集中國文物藝術考古相關資料,係一兼具研究與社教功能的學術圖書館。
  民國14年(1925)故宮博物院成立於北平,初設古物與圖書兩館,此為該館創立之始。17年將原由圖書館與掌清代檔案的文獻部畫分出來,專設文獻館執掌,以資整理編目及陳列展覽。嗣因時局動盪,故宮文物經三度遷徙,而於37年冬來臺,其中圖書1,334箱,文獻204箱,暫存於霧峰。54年國立故宮博物院位於臺北士林外雙溪之新廈落成,故宮文物北遷,正式開始展覽。國內外漢學家、藝術史學者及清史專家,陸續來院請求提借資料,以供研究,為因應學術界迫切之需要,遂於57年增設圖書文獻處,置三股一館,由典藏、文獻、滿蒙藏文三股整理研究院藏善本文獻,由圖書館蒐集圖書期刊,並辦理善本文獻之提件閱覽,從此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即本著學術資料公開之原則,展開業務,服務公眾。
  該館具有多項特色:(1)故宮博物院藏善本古籍近200,000冊,其中宋元版書近200部,且多為海內僅存的孤本,資料之珍貴,允為世界重要漢學圖書館之一。(2)院藏清史文獻檔案400,000餘件,包括軍機處檔、宮中檔、內閣部院檔、清國史館檔等類,其中直接史料的珍貴價值,使該館成為清史研究的學術重鎮。(3)為中國藝術文物研究的資料中心,現階段資料蒐藏重點係以中國藝術、工藝、古器物學、考古、金石文字、版本目錄及清代史為主,配合文史國學典籍、文物維護科學、博物館學與亞洲及西洋藝術等書刊,以支援院內同仁對院藏文物之整理與研究,並對外開放閱覽,供讀者利用,帶動近年來國內藝術史研究之風氣。
  目前閱覽業務除善本、文獻採傳統式提件閱覽外,館藏中外圖書近萬冊,期刊700餘種,係採開架式陳列,有書名、作者、標題等3種卡片目錄,以供查考。至於善本舊籍之查檢,則借助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國立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等相關書籍目錄;而文獻檔案則備有依年代順序排列之卡片目錄及姓名、分類索引卡,可資尋檢,並有〔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文獻檔案總目〕及〔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清代文獻傳包傳稿人名索引〕二書,協助使用者充分利用院藏之珍貴史料。
  為促進國際間之學術交流與資訊傳輸,該館與海內外重要學術機構、圖書館及博物館進行書刊交換工作已歷多年。近來為順應時代潮流,縮影資料及圖書資訊之電腦化,已成為該館積極發展之新目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