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力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néng l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能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néng lì |
解釋:
1.本領。《呂氏春秋.離俗覽.適威》:「民進則欲其賞,退則畏其罪,知其能力之不足也。」唐.柳宗元〈牛賦〉:「命有好醜,非若能力。慎勿怨尤,以受多福。」 2.從心理測驗的觀點看,能力的涵義有二:一為個人目前實際具備的能力;一為個人可經由學習或刺激而展現出的潛在能力。 3.合乎法律規定,可以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資格。如行為能力。 4.平常儲藏在物體內部,一旦顯著,即能發揮各種功效的物理力量。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能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apability |
日期: | 2003年6月 |
出處: |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作業系統中的一種安全控制或存取控制的模式,一處理程序於存取特定物件時,需先獲得權杖或某種資料結構(能力)。此一權杖以加密或帶標記憶體(tagged memory)的方式而難以偽造。參【存取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能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Ability, Competence |
作者: | 鄭芬蘭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能力是指個人用來有效因應特定環境及情境的知識和技能。能力有遺傳的生理基礎,且經由後天在環境中訓練與學習而獲得。通常心理學中以外顯的行為表現作為評量能力的依據。能力在實際行為的有效表現,通稱成就。 能力也指一個人在學習某些事物的潛在能力;這種潛在的能力稱為潛能或智力,也稱性向。 在心理測量中經常以個體在各種測驗上的表現,作為評估與比較能力的指標。例如:學校中所實施的「國民智慧測驗」、「學校能力測驗」、「普通能力測驗」等,用以測量學生的學習能力。測驗分數高代表的學習能力好;分為運算、推理、理解等的速度和正確度。「學業成就測驗」是在測量學生在學業方面的表現,藉學業成就來評估學習能力,和能力或智力測驗成績對照,可以判斷是否有高智力低成就的情形。 另外也以「一般性向測驗」測量學生一般的學習潛力,以「特殊性向測驗」測量學生在特殊領域的學習潛力。這些測驗的結果經常用來做為學校編班、能力分組、診斷輔助教學的依據。 能力的表現不僅僅只在學業方面,也包括在工作職位或其他方面的表現與成就。因此,能力是一種通稱,實際應用時尚需加以界定清楚,以利測量與解釋。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能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 名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相似詞: | 【才調】 |
對應華語: | 能力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能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