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娓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ㄨㄟˇㄨㄟˇㄅㄣˇㄓˇㄑㄧㄣˊㄇㄧㄢˇㄅㄨˊㄐㄩㄢˋ˙ㄉㄜㄧㄤˋ˙ㄗㄐㄧㄣㄉㄨㄛㄩㄥˋㄌㄞˊㄒㄧㄥˊㄖㄨㄥˊㄊㄢˊㄌㄨㄣˋㄅㄨˊㄐㄩㄢˋㄏㄨㄛˋㄧㄢˊㄘˊㄕㄥㄉㄨㄥˋㄖㄨˊ:「ㄨㄟˇㄨㄟˇㄦˊㄊㄢˊ」、「ㄨㄟˇㄨㄟˇㄉㄠˋㄌㄞˊ」、「ㄨㄟˇㄨㄟˇㄉㄨㄥˋㄊㄧ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娓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ěi
解釋:
  1. →娓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ěi
解釋:
[動]
順從。《說文解字.女部》:「娓,順也。」《廣韻.去聲.至韻》:「娓,從也。」
[形]
美。《玉篇.女部》:「娓,美也。」
[副]
勤勉不倦的樣子。參見「娓娓」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順從。《說文解字.女部》:「娓,順也。」

2. 美。《玉篇.女部》:「娓,美。」

3. 「娓娓」:

⑴ 美盛繁多貌。宋.朱熹〈南劍州尤溪縣學記〉:「至于我宋文治應期,學校之官遍于郡縣,其制度詳密,規摹宏遠,蓋已超軼漢唐,而娓娓乎唐虞三代之隆矣。」《宋書.卷二○.樂志二》:「清廟何穆穆,皇極闢四門。皇極闢四門,萬機無不綜。娓娓翼翼,樂不及荒,饑不遑食。」

⑵ 勤勉不倦貌。常用於形容言談持續不斷如「娓娓道來」。《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或與談論古今興廢之事娓娓不倦。」清.徐珂《清稗類鈔.吏治類.李夢登得民心》:「縣庭無事,輒獨行阡陌間,與父老商搉利病,或遇俊秀子弟,執手論文,娓娓竟日,縣人安之。」

⑶ 形容聲音婉轉動人。清.徐珂《清稗類鈔.音樂類.鐵製之口琴》:「又有類琴者,大如拇指,長可四寸,窪其中二寸許,釘以銅片,別繫一柄,以手按循脣探動之,銅片間有聲,娓娓相應。」《孽海花》第三四回:「夢蘭也竭力招呼,知道楊、陸兩人,都不大會講上海白,就把英語來對答,倒也說得清脆悠楊,娓娓動聽。」

注音: ㄨㄟ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娓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