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築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ㄢˋㄗㄠˋㄖㄨˊ:「ㄐㄧㄢˋㄓㄨˊ」、「ㄓㄨˊㄌㄨˋ」、「ㄓㄨˊㄑㄧㄠˊ」。
  2. ㄈㄤˊㄖㄨˊ:「ㄒㄧㄠˇㄓㄨˊ」、「ㄧㄚˇㄓ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築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ú
解釋:
  1. 建造。
    【例】建築、築路、築巢
  2. 宅第、居室。
    【例】小築、雅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ú
解釋:
[動]
1.擣土使之堅實。《儀禮.既夕禮》:「甸人築坅坎。」漢.鄭玄.注:「築,實土其中堅之。」
2.建造。如:「建築」、「築路」。《左傳.莊公元年》:「秋,築王姬之館于外。」《史記.卷一一○.匈奴傳》:「漢為單于築邸于長安。」
3.捅、刺。《西遊記》第八回:「他撞上來,不分好歹,望著菩薩舉釘鈀就築。」
[名]
1.宅第、居室。如:「小築」、「雅築」。宋.史浩〈驀山溪.清談無限〉詞:「君侯灑落,卜築開冰沼。三徑直危樓,遍巖隈、幽花香草。」
2.擣土打牆的木杵。《左傳.宣公十一年》:「稱畚築,程土物。」唐.孔穎達.正義:「築者,築土之杵。」唐.盧肇〈漢堤〉詩:「披峴斲楚,飛石輓土,舉築殷雷,駭汗霏雨。」
3.姓。如明代有築應祥。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i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擣土使之堅實。段注本《說文解字.木部》:「築,所以擣也。」《儀禮.既夕禮》:「甸人築坅坎。」唐.杜甫〈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詩:「築場看斂積,一學楚人為。」元.王禎《農書.卷十一.撰農器圖譜一.田制門》:「圍田,築土作圍以繞田也。」

2. 建造。如:「建築」、「築路」。《左傳.莊公元年》:「秋,築王姬之館於外。」《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漢為單于築邸於長安。」《舊唐書.卷一八五.良吏列傳上.韋機》:「舊隄迫近水漕,雖修築不息,而漂流相繼。」

3. 填塞。《新唐書.卷二○九.酷吏列傳.姚紹之》:「紹之翻然不復顧,即引力士十餘曳囚至,築其口,反接送獄中。」

4. 擣土打牆的木杵。《左傳.宣公十一年》:「稱畚築,程土物。」唐.盧肇〈漢堤〉詩:「披峴斲楚,飛石輓土,舉築殷雷,駭汗霏雨。」

5. 宅第、居室。如:「小築」、「雅築」。唐.杜甫〈畏人〉詩:「畏人成小築,褊性合幽棲。」宋.史浩〈驀山溪.清談無限〉詞:「君侯灑落,卜築開冰沼。三徑直危樓,遍巖隈、幽花香草。」

6. 捅、刺。《三國志.卷四.魏書.三少帝紀.齊王芳》:「賊以刀築其口,使不得言。」《西遊記》第八回:「他撞上來,不分好歹,望著菩薩舉釘鈀就築。」

7. 拾取。《書經.金縢》:「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歲則大熟。」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四.尚書音義下》:「築,謂築其根。」

8. 姓。如明代有築應祥。

注音: ㄓ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築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