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壇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á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án |
解釋:
[名] 1.古代用來舉行祭祀的高臺。如:「天壇」、「地壇」。《禮記.祭義》:「祭日於壇」。 2.古代朝會盟誓及封拜大將所設的高臺。如:「登壇拜將」。 3.某些宗教舉行法事的處所。如:「壇場」、「神壇」、「七星壇」、「設壇禮佛」。 4.用土堆砌成的矮臺子。如:「花壇」。 5.某種團體的總稱。如:「文壇」、「影壇」、「體壇」。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T´an |
作者: | 劉鳳學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祭祀場所;郊祀時禮儀舞蹈舉行場所。在古代,以土築成高台,帝王在台上舉行祭祀自然神的地方。當國家遇有大事;如盟誓或封拜,都以立壇表示隆重。祭祀或盟誓等,均有樂舞。 |
|
參照: 《說文》、《禮記.祭法》、蕭默《中國建築史》。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uânn
|
解釋:
|
|
音讀: |
tân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代用以舉行祭祀之高臺。如:「天壇」、「地壇」。《說文解字.土部》:「壇,祭場也。」《禮記.祭義》:「祭日於壇」。《孔子家語.卷七.郊問》:「既至泰壇,王脫裘矣,服袞以臨,燔柴戴冕。」 2. 古代朝會盟誓及封拜大將所設之高臺。如:「登壇拜將」。《穀梁傳.定公十年》:「頰谷之會,孔子相焉。兩君就壇,兩相相揖,齊人鼓譟而起,欲以執魯君。」唐.楊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貞觀八年,詔特進代國公李靖為行軍大總管。登壇拜將,授鉞行師。」 3. 某些宗教舉行法事之處所。如:「壇場」、「神壇」、「七星壇」、「設壇禮佛」。唐.陸龜蒙〈和襲美贈南陽潤卿將歸雷平〉詩:「真仙若降如相間,曾步星罡繞醮壇。」《紅樓夢》第四回:「老爺只說善能扶鸞請仙,堂上設了乩壇,令軍民人等只管來看。」 4. 用土砌成之低矮平臺。如:「花壇」。唐.王維〈田園樂〉詩七首之一:「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裏人家。」明.張丑《真蹟日錄.卷五》:「一百五日春又殘,花壇芍藥紅闌珊。」 5. 講學或論事的場所。如:「講壇」、「論壇」。 6. 用於指稱某種特定領域。如:「文壇」、「影壇」、「體壇」。宋.蘇轍〈次韻柳子玉郎中見寄〉詩:「久聞筆陣無前敵,更擬詩壇託後車。」《明史.卷二八七.文苑列傳三.歸有光》:「時王世貞主盟文壇,有光力相觝排,目為妄庸巨子。」 7. 量詞。計算宗教法事場次。《水滸傳》第二回:「又請道士建立齋醮,超度生天。整做了十數壇好事功果道場,選了吉日良時,出喪安葬。」《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我而今有個主意,在他包裹取出五十金來,替他廣請高僧,做一壇佛事,祈求佛力,保祐他早早回來。」 |
|
注音: | ㄊㄢ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壇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