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鍛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ㄤㄐㄧㄣㄕㄨˇㄈㄤˋㄖㄨˋㄏㄨㄛˇㄓㄨㄥㄕㄠㄏㄨㄥˊㄏㄡˋㄗㄞˋㄔㄨㄟˊㄌㄧㄢˋ使ㄕˇㄍㄥˋㄐㄧㄚㄐㄧㄥㄔㄨㄣˊㄖㄨˊ:「ㄉㄨㄢˋㄗㄠˋ」、「ㄉㄨㄢˋㄐㄧㄝ」。
  2. ㄇㄛˊㄌㄧㄢˋㄒㄩㄣˋㄌㄧㄢˋㄖㄨˊ:「ㄉㄨㄢˋㄌㄧ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鍛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uàn
解釋:
  1. 將金屬放入火中燒紅,再用鐵錘搥打。
    【例】鍛造、鍛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uàn
解釋:
[動]
將金屬放入火中燒紅,再用鐵錘搥打。如:「鍛鍊」、「鍛造」、「鍛工」、「鍛接」。《書經.費誓》:「備乃弓矢,鍛乃戈矛,礪乃鋒刃,無敢不善。」《晉書.卷四九.嵇康傳》:「初,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於大樹之下,以自贍給。」
[名]
磨刀石。同「碫」。《詩經.大雅.公劉》:「涉渭為亂,取厲取鍛。」漢.毛亨.傳:「鍛,石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uà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將金屬置於火中燒紅,再以鐵錘反覆搥打。如:「鍛造」、「鍛工」、「鍛接」。《書經費誓》:「備乃弓矢,鍛乃戈矛,礪乃鋒刃,無敢不善。」《晉書.卷四九.列傳.嵇康》:「初,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於大樹之下,以自贍給。」

2. 槌打、槌擊。《莊子.列禦寇》:「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其子沒於淵,得千金之珠。其父謂其子曰:『取石來鍛之!』」《藝文類聚.卷一.天部上.風》:「在南海中,上有風生獸,似豹,青色狀如狸,以鐵椎鍛其頭,數十下乃死。」

3. 打鐵冶鍊所用之砧石。《詩經.大雅.公劉》:「涉渭為亂,取厲取鍛。」漢.毛亨.傳:「鍛,石也。」唐.孔穎達.疏:「言鍛金之時,須山石為椹質,故取之也。」

4. 寫作時反覆推敲文字。唐.皮日休〈劉棗強碑〉:「百鍛為字,千練成句,雖不追躅太白,亦後來之佳作也。」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三.杜荀鶴》:「如周朴者,杼思尤艱,每有所得,必極雕琢,故詩人稱朴詩月鍛季煉,未及成篇,已播人口。」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五.蘇東坡詩》:「坡詩放筆快意,一瀉千里,不甚鍛鍊。」

5. 羅織罪狀,構人於罪。《北史.隋宗室諸王傳.衛昭王爽附子集》:「有人告集咒詛,憲司希旨,鍛成其獄。」《明史.閹黨傳.石三畏》:「鍛成楊、左之獄。」

注音: ㄉㄨ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鍛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