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隧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ㄍㄨㄢˋ穿ㄔㄨㄢㄕㄢㄌㄧㄥˇㄏㄨㄛˋㄉㄧˋㄉㄧˇ˙ㄉㄜㄊㄨㄥㄉㄠˋㄖㄨˊ:「ㄙㄨㄟˋㄉ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隧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uì
解釋:
  1. 地下通道。
    【例】隧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uì
解釋:
[名]
1.墓道。《玉篇.阜部》:「隧,墓道也。」唐.范傳正〈贈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猗歟琢石為二碑,一藏幽隧一臨歧。」
2.地下通道。《左傳.隱公元年》:「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3.通路、要道。《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初,陳侯會楚子伐鄭,當陳隧者井堙木刊。」《禮記.曲禮上》:「升降不由阼階,出入不當門隧。」
4.古代邊塞上守烽火的亭子。通「燧」。《文選.班彪.北征賦》:「登鄣隧而遙望兮,聊須更以婆娑。」三國魏.王粲〈七哀〉詩三首之三:「登城望亭隧,翩翩飛戍旗。」
[動]
挖掘地道。《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思明宴城下,倡優居臺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uī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墓道。《玉篇.阜部》:「隧,墓道也。」《周禮.春官.冢人》:「及竁,以度為丘隧,共喪之窆器。」唐.范傳正〈贈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猗歟琢石為二碑,一藏幽隧一臨歧。」

2. 地下通道。《左傳.隱公元年》:「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3. 通路、要道。《禮記.曲禮上》:「升降不由阼階,出入不當門隧。」《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初,陳侯會楚子伐鄭,當陳隧者井堙木刊。」

4. 貫穿山海之通道。如:「隧道」、「雪隧」(雪山隧道)。

5. 人體血氣、津液等運行的通道。《黃帝內經素問.卷七.調經論》:「人秉陰陽水火而成此形。五髒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序》:「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

6. 挖掘地道。《新唐書.卷一三六.列傳.李光弼》:「思明宴城下,倡優居臺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

7. 古代邊塞上守烽火之亭障。通「燧」。漢.班彪〈北征賦〉:「登鄣隧而遙望兮,聊須更以婆娑。」三國魏.王粲〈七哀〉詩三首之三:「登城望亭隧,翩翩飛戍旗。」

注音: ㄙㄨ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隧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