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旦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ㄖˋ
  • 部首外筆畫 1
  • 總筆畫 5
  • 漢語拼音 dà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ㄗㄠˇㄔㄣˊㄖㄨˊ:「ㄉㄢˋㄒㄧˋ」、「ㄓㄣˋㄍㄜㄉㄞˋㄉㄢˋ」。
  2. ㄔㄨㄢˊㄊㄨㄥˇㄒㄧˋㄑㄩˇㄅㄢˋㄧㄢˇㄈㄨˋㄋㄩˇ˙ㄉㄜㄐㄩㄝˊㄙㄜˋㄖㄨˊ:「ㄏㄨㄚㄉㄢˋ」、「ㄎㄨˇㄉㄢˋ」、「ㄉㄠㄇㄚˇㄉㄢˋ」。
  3. ㄇㄡˇㄖˋㄖㄨˊ:「ㄍㄨˇㄉㄢˋ」、「ㄩㄢˊㄉㄢˋ」。
  4. ㄉㄢˋㄉㄢˋ:①ㄊㄧㄢㄊㄧㄢㄖㄨˊ:「ㄉㄢˋㄉㄢˋㄦˊㄈㄚ。」②ㄔㄥˊㄎㄣˇ˙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ㄒㄧㄣˋㄕˋㄉㄢˋㄉ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旦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àn
解釋:
  1. 天剛亮的時候。
    【例】枕戈待旦、通宵達旦
  2. 日、天。
    【例】元旦、一旦
  3. 一種戲劇腳色。扮演婦女,有小旦、花旦、老旦之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àn
解釋:
[名]
1.天剛亮的時候。如:「枕戈待旦」、「通宵達旦」。《文選.左思.蜀都賦》:「晨鳧旦至,候鴈銜蘆。」
2.白天。漢.揚雄〈解嘲〉:「旦握權則為卿相,夕失勢則為匹夫。」
3.指農曆初一日。《南齊書.卷九.禮志上》:「秦人以十月旦為歲首。」《藝文類聚.卷四》:「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鳩於簡子。……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4.(某一)日、天。如:「元旦」、「旦旦」、「一旦」。
5.光亮,明亮。〈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6.戲劇中扮演婦女的角色。如:「老旦」、「花旦」、「小旦」、「武旦」、「刀馬旦」。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uà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戲劇中的一種腳色名稱,所代表的身份為女性。
音讀: tà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