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趣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ㄗㄡˇ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一]qù[二]cù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ㄥˋㄨㄟˋㄓˇㄧˋㄖㄨˊ:「ㄧㄡˇㄑㄩˋ」、「ㄗˋㄊㄠˇㄇㄟˊㄑㄩˋ」、「ㄒㄧㄤㄧㄥˋㄔㄥˊㄑㄩˋ」。
  2. ㄌㄧㄥˋㄖㄣˊㄐㄩㄝˊ˙ㄉㄜㄧㄡˇㄒㄧㄥˋㄨㄟˋ˙ㄉㄜㄖㄨˊ:「ㄑㄩˋㄨㄟˋ」、「ㄑㄩˋㄕˋ」、「ㄑㄩˋㄨㄣˊ」。
  3. ㄒㄧㄥˊㄉㄨㄥˋㄏㄨㄛˋㄧˋㄓˋ˙ㄉㄜㄑㄧㄥㄒㄧㄤˋㄖㄨˊ:「ㄓˋㄑㄩˋ」、「ㄓˇㄑㄩ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趣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興味、旨意。
    【例】雅趣、有趣、酒中趣
  2. 有興味的。
    【例】趣事、趣聞
  3. 行動或意志的傾向。
    【例】志趣、旨趣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催促。通「促」。
    【例】趣民收斂。(《禮記.月令》)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興味。如:「趣味」、「雅趣」、「有趣」、「相映成趣」。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三:「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2.行動或意志的傾向。如:「志趣」。
3.旨意、意味。如:「旨趣」。《列子.湯問》:「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
[形]
有興味的。如:「趣事」、「趣聞」。
[動]
行動歸向。通「趨」。《列子.力命》:「農赴時,商趣利。」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催促。通「促」。《禮記.月令》:「趣民收斂。」《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數使使趣齊兵,欲與俱西。」
[副]
立刻、趕快。《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若不趣降漢,漢今虜若,若非漢敵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ù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ㄑㄩˋ

1. 快步疾行。《說文解字.走部》:「趣,疾也。」《韓非子.揚權》:「腓大於股,難以趣走。」《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行以鸞和,步中采齊,趣中肆夏,所以明有度也。」

2. 行動或心志歸向。《列子.力命》:「農赴時,商趣利。」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雖趣捨萬殊,靜躁不同。」《晉書.卷四九.列傳.阮籍》:「梁國張偉志趣不常,自隱於屠釣。」

3. 旨意、宗旨。《列子.湯問》:「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宋.朱熹《大學章句》:「前四章統論綱領旨趣,後六章細論條目功夫。」

4. 興味,能引起興趣或令人愉快的特性或感覺。如:「趣事」、「趣聞」。晉.陶淵明〈歸去來辭〉:「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唐.李白〈月下獨酌〉詩:「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聽他說得有趣,不由的又要笑,卻不敢大笑。」

㈡ㄘㄨˋ

1. 催促。通「促」。《禮記.月令》:「趣民收斂。」《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數使使趣齊兵,欲與俱西。」

2. 急速、趕快。《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若不趣降漢,漢今虜若,若非漢敵也。」

㈢ㄘㄡˇ

「趣馬」:周代掌管王馬的官名。《書經.立政》:「虎賁、綴衣、趣馬、小尹。」漢.孔安國.傳:「趣馬,掌馬之官。」《詩經.小雅.十月之交》:「棸子內史,蹶維趣馬。」

注音: ㈠ㄑㄩˋ ㈡ㄘㄨˋ ㈢ㄘㄡ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趣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