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系統化教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ystematic Instruction
作者: 李熌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基本上,「系統化教學」是指依循有系統的步驟計畫和實施教學,以提升教學效果;教學設計的工作被分解成包括許多單位式模組(modules)的流程圖,以控制教材教法發展的品質。
  系統化教學源起於一九六○年代教育發展趨勢的需求,當時非學校機構如軍事單位、企業組織等均在尋求有效的教育訓練模式,而學校機構也迫切尋求發展個別化教學的途徑,於是系統化教學的概念逐漸成形,並促成編序教學(programmed instruction)和其他一些個別化教學系統如個別化處方教學(individualized prescribed instruction)、個別化輔導教育(individually guided education, IGE)的出現。
  將教學計畫的工作明確畫分成四或八或十個成分,這些成分並構成順序的、封閉式循環(closed-looped)的關係乃是系統化教學模式的特色,下圖是一具代表性的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
  
  圖中包含十個步驟的系統化教學程序:
  階段1:辨認教學目標:主要工作包括需求評估。
  階段2:進行教學分析(即工作分析):主要在決定達到目標的知識與技能。
  階段3:分析學習者特性、起點行為:主要工作包括前備技能分析。
  階段4:發展表現目標:擬定具體的目標以描述學習者在完成學習後如何表現其習得的知識或技能。
  階段5:發展效標參照測驗題項:確定學習者在學習後如何被評量。
  階段6:選擇教學策略:安排傳統教學的課業計畫或配合個別表現目標所發展的單位化的教材組合型式。
  階段7:發展教學材料:一些特殊的教學策略往往需要特殊的教材與其配合。
  階段8:進行形成性評量:目的在測試教材的適宜性,可包括一對一,小組以及實際大規模的測試。
  階段9:修正教學:可能包括階段9以前任一項或數項的修正。
  階段10:總結性評量:通常在大規模試測或實施一、二年後進行,以了解方案的有效程度。
  由前述對系統化教學步驟的說明可知此一模式適合作為適性教學設計的程序指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系統化教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