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剛經〕 - 教育百科
〔 | |
金 | |
剛 | |
經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蔡纓勳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稱〔金剛般若經〕,一卷,後秦鳩摩羅什譯。 此經為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答須菩提之問所開示的一部經典;旨在闡述一切法空的道理。經文內容分兩部分:從「如是我聞」至「果報亦不可思議」為前半,自「爾時須菩提白佛言」至卷終為後半。據古德研究,前半在說眾生空,後半在說法空;前半為鈍根者說,後半為利根說。 此經名金剛,因金剛乃世間寶物,即金剛石之類,具有堅固、明淨、銳利、能摧毀一切的特性,以此用來比喻般若,因為般若能破除一切妄執迷惑。 般若即智慧,指佛陀所正覺所開示的宇宙人生的如實相;依其內涵,可分為三種:(1)實相般若,此即〔大智度論〕所說:「般若者,即一切諸法實相,不可破,不可壞。」;(2)觀照般若,觀照即觀察的智慧,又如〔大智度論〕所說:「從初發心求一切種智,於其中間,如諸法實相慧,是名般若。」;(3)文字般若,指佛陀所說的一切言教。 印順法師(或尊稱「印順導師」)在〔般若經講記〕中說:「初學般若,應先於文教聽聞、受持,以聞思慧為主。經合理的思考、明達,進而攝心以觀察緣起無自性,即觀照般若,以思修慧為主。如得一切妄想戲論,現覺實相,即實相般若。」 波羅蜜,梵語 ,有到達彼岸、終了、圓滿等義,即指由此生死迷界之此岸而至涅槃解脫之彼岸;又作波羅蜜多。 故金剛般若波羅蜜之義,即依般若慧而出離生死,解脫輪迴,圓滿菩提之義;整部金剛經即在闡述這個道理。 此經由於流行普遍,異譯和注疏均多;譯本凡六種:(1)姚秦鳩摩羅什譯本,(2)北魏菩提流支譯本;(3)陳真諦譯本;(4)隋達摩笈多譯本,稱〔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5)唐玄奘譯本,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即〔大般若經卷五七七能斷金剛分〕;(6)唐義淨譯本,稱〔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此外,自十九世紀初起,此經亦陸續有幾種外文譯本,如西藏譯、蒙古譯、滿州譯、英譯、法譯、德譯及日譯等;在漢譯本中,以羅什漢譯本最為通行。 〔金剛經〕之注疏,自古至今,不勝枚舉;諸宗派古德等均有注疏,今人如欲深入研究,可從印順法師〔般若經講記〕入手。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金剛經〕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