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
|
- 部首 虍
- 部首外筆畫 7畫
- 總筆畫 13畫
- 漢語拼音 yú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ú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ú |
解釋:
[動] 1.憂慮。如:「性命堪虞」。明.馬中錫《中山狼傳》:「前虞跋胡後恐疐尾,三納之而未克。」 2.疑慮、顧慮。《詩經.魯頌.閟宮》:「無貳無虞,上帝臨女。」 3.預料、猜想。《孟子.離婁上》:「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新唐書.卷一三八.李嗣業傳》:「虜不虞軍至,因大潰。」 4.欺騙。如:「爾虞我詐」。《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名] 1.國名:(1)傳說為舜祖先的封地,故址約在今山西省平陸縣虞城。(2)舜子商均受封之地,故城約在今河南省虞城縣西南。 2.參見「虞舜」條。 3.姓。如宋代有虞允文。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1. 「騶虞」:仁獸之名。《說文解字.虍部》:「虞,騶虞也。」《詩經.召南.騶虞》:「彼茁者葭,壹發五豝。于嗟乎騶虞。」漢.毛亨.傳:「騶虞,義獸也。」 2. 疑慮、顧慮。《詩經.魯頌.閟宮》:「無貳無虞,上帝臨女。」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五.姑妄聽之一》:「灶丁慮無故得妻,或為人物色,致有他虞。女言能自隱形,不為人見,頃縮身為數寸,君頓忘耶?遂留為夫婦。」 3. 憂慮。如:「性命堪虞」。唐.韓愈〈與鳳翔邢尚書書〉:「戎狄棄甲而遠遁,朝廷高枕而不虞。」明.馬中錫〈中山狼傳〉:「前虞跋胡後恐疐尾,三納之而未克。」 4. 準備防範。《孫子.謀攻》:「以虞待不虞者,勝。」唐.白居易〈草堂記〉:「敞南甍,納陽日,虞祁寒也。」 5. 預料、猜想。《孟子.離婁上》:「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新唐書.卷一三八.列傳.李嗣業》:「虜不虞軍至,因大潰。」《紅樓夢》第五回:「既親密,則不免一時有求全之毀、不虞之隙。」 6. 欺騙。如:「爾虞我詐」。《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7. 國名: ⑴ 傳說為舜祖先之封地,故址約在今中國大陸山西省平陸縣虞城。 ⑵ 舜子商均受封之地,故城約在今中國大陸河南省虞城縣西南。 8. 「虞舜」:上古帝王舜之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使攝位三十年,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中國大陸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9. 朝代名。帝舜有天下之號。 10. 古代一種祭祀。既葬而祭叫虞,有安神之意。《禮記.檀弓下》:「有司以几筵舍奠於墓左,反,日中而虞。」《釋名.釋喪制》:「既葬,還祭於殯宮曰虞。謂虞樂安神,使還此也。」 11. 樂,通「娛」。《左傳.昭公四年》:「恃險與馬,而虞鄰國之難,是三殆也。」近人.楊伯峻.注引楊樹達《讀左傳》:「虞讀如娛。《說文》:『娛,樂也。』」《管子.七臣七主》:「故主虞而安,吏肅而嚴,民樸而親。」清.王念孫《讀書雜志.管子九》:「虞與娛同,樂也,言國有道則主樂而安也。」 12. 姓。如宋代有虞允文。《通志.卷二六.氏族略二》「虞氏,姚姓,舜之建國也。」 |
|
注音: | ㄩ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虞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