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同儕評閱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eer review
作者: 邱炯友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同儕評閱一般亦作「同儕審查」。然而,具有同類學科背景的同儕應以自律與公正平等為精神,也因此「review」一詞並非建立全然的權力「審核」意義上,更非具「檢查」之實,而以「平等權力而致公正可靠之品質建立」為核心思考。同儕評閱是一項學術與專業期刊品質控制機制之設計與處理程序;亦是影響該期刊的聲譽以及文獻品質之制度,因為稿件評閱工作在於確保期刊內容水準與價值。再者,藉由同儕評閱制度作為過濾的門檻,作者之作品進而獲得同儕之認定,並得到專業間的交流或修正意見。同儕評閱一詞,其相關詞彙還包括同儕評鑑(peer evaluation)、優點審查(merit review)、品質控制(quality control)、同儕檢查(peer censorship)等,而執行這些事務的「同儕」則被早期研究該主題的Diana Crane,以「守門人」(gatekeeper)來形容。同儕評閱制度最早起源於西元1665年英國皇家學會所出版的英文科技期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該期刊規定每一月份期刊出版前,必須同時由皇家學會會員來審核文章的內容,確保文章與期刊整體的學術品質。同儕評閱乃為一項期刊出版的決策制度。這種決策制度無關於出版品之型制設計與市場發行,卻攸關期刊之品質控制與其身為學術產品的市場價值。傳統上,學術期刊之同儕評閱主要分三大階段:預審、初審、複審;從期刊處理方式來看同儕評閱處理的一般性流程,學術文章之發表在經由編輯者進行初步的判斷之下,編輯者的責任必須是維護編輯標準和確保期刊內容品質,及對讀者有維護品質之義務,而期刊同儕評閱的核心工作,係受委託之期刊論文評閱者所執行完成。完整的期刊同儕評閱是指由期刊管理者(期刊出版者或期刊編輯/編輯委員)與受委託之期刊論文評閱者組合而成,透過一定之設計流程和步驟,共同替投稿文章之主題內容的原創性、新穎性、學術價值與貢獻等條件,作整體審視與建議,以決定文章最後之定稿及出版。Crane, D. (1967). The Gatekeeper of Science: Som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lection of Articles for Scientific Journal. American Sociologist, 2, 195-201.邱炯友(2003)。學術電子期刊同儕評閱之探析。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0(3),309-323。
參考資料:
Crane, D. (1967). The Gatekeeper of Science: Som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lection of Articles for Scientific Journal. American Sociologist, 2, 195-201.邱炯友(2003)。學術電子期刊同儕評閱之探析。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0(3),309-323。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同儕評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