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先天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ativism
作者: 林永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哲學方面,先天論由天賦(native)所衍生,天賦又由拉丁文nativus演變而來,其意為與生俱來的。先天論在文學上、美國移民政策上、心理學上或哲學上各有不同的含意。
  在浪漫主義運動時,許多浪漫主義作家,因不滿意所生存的世界太商業化、機械化、標準化,而將興趣轉移至遙遠的地方,如中世紀時期的思想、民俗傳奇、大自然與一般人和超越自然的力量與各種病態現象的探究與描述。一八四三至一八五○年代英國的桂冠詩人渥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即以虛無飄渺、略帶憂愁的心境,有條理且科學的尋求真理,認為從大自然所得到的知識多過書上的知識。並覺得和農夫閒聊可以學到為人處世的道德真理,這些遠勝於和博學的哲學家或神學家討論。
  美國支持本地人,排斥外來者的一種偏見,後來演變成從一九二三年起大量限制非北歐人移入美國的政策,造成了今日美國之排外的移民政策,也是先天論者的影響。
  在心理學上,乃指說明或解釋知覺能力的一種學說,認為每個人的空間與時間知覺能力都是天生的,是與生俱來,而不是由後天學習的,強調個人先天俱有知識與技能的天賦能力。這些天生能力由後天的經驗與學習而顯露出來。正如人類語言的學習及認知結構必要靠與生俱來的健全語言器官,再由後天經驗與學習而發展順暢流利的語言能力與技巧。
  在哲學的觀點上,有人將先天論發展為先天觀念說(theory of innate ideas),與先天論(apriorism)做為相通或相似的解釋。(可參見該兩辭目)
  在心理學方面先天論主張個體認知發展歷程及表現屬於天賦的,生而俱有的,不是後天學習的。
  先天論者如笛卡爾(R. Descartes, 1596~1650)、斯賓諾莎(B. Spinoza, 1632~1677)、康德(I. Kant, 1724~1804)等否定感官的經驗是真理的來源,確切地認定知識的來源是與生俱來的理性。先天論對心理學的影響在於認定個體行為發展順序是天賦的,亦即行為發展與人本身的生理成熟有關,因而有成熟論(maturationism)的出現。
  先天論對語言習得理論主張語言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如杭斯基(A. Chomsky)主張人類的腦部是為學習語言所特別構成的,稱為語言習得機構(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能使兒童分析他們聽到的語言,並抽取其中的文法規則,用以造出未曾說過的新句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先天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