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杯水車薪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ēi shuǐ chē xī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杯水車薪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ēi shuǐ jū xīn |
解釋:
以一杯水去撲滅一車木柴所燃起的火。語本《孟子.告子上》:「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比喻無濟於事。《鏡花緣》第一○回:「就是平日有些小小靈光,陡然大惡包身,就如杯水車薪一般,那里抵得住!」也作「杯水輿薪」。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杯水車薪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以一杯水去撲滅一車木柴所燃起的火。比喻力量太小,無濟於事。#語本《孟子.告子上》。 △「無濟於事」 |
||||||||||
典故說明:
「杯水車薪」就是只拿著一杯水,卻想要去消滅一車子薪柴所燃燒的火。這句成語的典源從孟子的一段話而來。在《孟子.告子上》裡面,記載了孟子說過這麼一段話:仁的力量很大,它可以像水消滅火一樣去消滅不仁的事。但是當今行仁的人並沒有真正全心全意去做,力量當然就小了。就好像只拿一杯水卻想要滅掉一車子薪柴所燒起來的火,怎麼可能辦得到?於是不但消滅不了不仁的事物,反而助長它們的氣燄,最後還會弄到自己被滅亡。孟子這段話的意思,就好像我們今天有一些為善的人,只注意到善名,並沒有真心誠意要去行善,於是對於不善的事情,就會說:「我也盡到行善的一份心了,但是因為社會上壞人實在太多了,所以我也沒有辦法。」本來善絕對可以勝惡,邪絕難勝正,但是假如社會上充斥了太多虛浮的善,善就會微弱到只剩一杯水的力量,邪惡的勢力當然會越來越大,最後是不是就會反過來,把善的勢力給取代了呢?由此看來,孟子「杯水車薪」的比喻是很具警惕意義的。後來這句成語多用來比喻力量太小,無濟於事。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力量太小,無濟於事。 使用類別 用在「毫無成效」的表述上。 例句
|
||||||||||
辨識: 近義成語 於事無補、無濟於事 形音辨誤 同 「杯水車薪」及「無濟於事」都有無法解決問題的意思。 異 「杯水車薪」是因力量微弱而沒有用處;「無濟於事」沒有特指力量微弱,運用範圍較廣。
|
||||||||||
典源: #《孟子.告子上》(1)孟子曰:「仁之勝不仁也,猶水之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2)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文子.上德》。 (2) 與:支助、贊助。〔參考資料〕 《文子.上德》金之勢勝木,一刃不能殘一林;土之勢勝水,一掬不能塞江河;水之勢勝火,一酌不能救一車之薪。 |
||||||||||
書證:
01.明.徐光啟《徐光啟集.卷六.守城製器疏稿.聞風憤激直獻芻蕘疏》:「且寥寥數人,僅挾數器,杯水車薪,何濟於事?」
02.《歧路燈》第七四回:「總因紹聞負欠已多,有找過息的,有還一半的,有本息已完微有拖欠的,有新債未動毫分的。二百五十兩,除了承許夏鼎三十兩外,大有杯水車薪之狀。」
03.《鏡花緣》第一○回:「其惡過重,就是平日有些小小靈光,陡然大惡包身,就如杯水車薪一般,那里抵得住!」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杯水車薪 |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 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對應華語: | 杯水車薪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杯水車薪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