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骨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ㄍㄨˇ
  • 部首外筆畫 0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一]gū[二]gú[三]gǔ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ㄨㄥˋㄨˋㄊㄧˇㄋㄟˋㄔㄥㄑㄧˊㄕㄣㄊㄧˇ˙ㄉㄜㄐㄧㄚˋㄗㄨㄥˇㄔㄥㄏㄨㄛˋㄑㄧˊㄉㄢㄉㄨˊㄅㄨˋㄨㄟˋㄖㄨˊ:「ㄍㄨˇㄍㄜˊ」、「ㄍㄨˇㄆㄢˊ」、「ㄐㄧˇㄓㄨㄟㄍㄨˇ」。
  2. ㄔˊㄨˋㄊㄧˇ˙ㄉㄜㄐㄧㄚˋ˙ㄗㄖㄨˊ:「ㄙㄢˇㄍㄨˇ」、「ㄍㄤㄍㄨˇ」、「ㄌㄨㄥˊㄍㄨˇ」、「ㄕㄢˋㄍㄨˇ」。
  3. ㄑㄧˋㄍㄞˋㄈㄥㄉㄨˋㄖㄨˊ:「ㄈㄥㄍㄨˇ」、「ㄠˋㄍㄨˇ」。
  4. ㄍㄨˇㄖㄡˋㄅㄧˇㄩˋㄒㄧㄝˇㄊㄨㄥˇㄍㄨㄢㄒㄧˋㄗㄨㄟˋㄐㄧㄝㄐㄧㄣˋ˙ㄉㄜㄖㄣˊㄒㄧㄤˋㄈㄨˋㄗˇㄒㄩㄥㄉㄧˋㄉㄥˇㄖㄨˊ:「ㄍㄨˇㄖㄡˋㄊㄨㄢˊㄩㄢˊ」。
注音:
解釋:

ㄍㄨˊ˙ㄊㄡㄅㄧˇㄩˋㄖㄣˊ˙ㄉㄜㄍㄜˋㄒㄧㄥˋㄖㄨˊ:「ㄊㄚㄕˋ˙ㄍㄜㄧㄥˋㄍㄨˊ˙ㄊㄡㄑㄧㄖㄨˋㄅㄨˋㄉㄜˊ˙ㄉㄜ。」

注音:
解釋:

ㄍㄨㄌㄨˋㄍㄨㄣˇㄓㄨㄢˇ˙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ㄉㄧㄢˋㄏㄨㄚˋㄌㄧㄥˊㄒㄧㄤˇㄊㄚㄍㄨㄌㄨˋㄘㄨㄥˊㄔㄨㄤˊㄕㄤˋㄗㄨㄛˋ˙ㄌㄜㄑㄧˇㄌㄞ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動物體內支持身體的支架組織。
    【例】筋骨、骨骼、脊椎骨
  2. 像骨骼一樣能支撐物體的架子。
    【例】鋼骨、傘骨
  3. 氣概、風格。
    【例】傲骨、俠骨柔情、仙風道骨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骨朵兒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骨頭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動物體內支持身體的支架組織。如:「筋骨」、「接骨」、「脊椎骨」、「脫胎換骨」。
2.支撐物體的架子。如:「龍骨」、「鋼骨」、「傘骨」。
3.氣概、風格。如:「傲骨」、「風骨」。唐.王維〈少年行〉四首之二:「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4.姓。如隋代有骨儀。
5.二一四部首之一。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骨朵兒」條。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骨頭」、「骨碌」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one
作者: 郭志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解剖學名詞。骨的作用是支撐身體(支撐體重),隨附著其上肌肉的收縮而運動。骨骼腔可以保護內部的柔軟組織。骨組織中有破骨和造骨細胞,受荷爾蒙的影響,經常進行骨的破壞、吸收和新生的作用,有體內鈣代謝貯藏庫的任務。其構造外側為骨膜、緻密質和海綿質等。四肢長骨內有骨髓。骨髓內有很多血管,骨髓分紅色骨髓和脂肪多的黃色骨髓兩種。紅色骨髓有製造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的作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u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動物體內支持身體的支架組織。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ㄍㄨˇ

1. 支撐身體人或動物身體之支架組織。如:「筋骨」、「接骨」、「脊椎骨」、「脫胎換骨」。《說文解字.骨部》:「肉之覆也。」《史記.卷二九.河渠書》:「穿渠得龍骨,故名曰龍首渠。」

2. 承物架。如:「龍骨」、「鋼骨」、「傘骨」。《紅樓夢》第三一回:「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掉在地下,將骨子跌折。」

3. 人之氣概或作風。如:「傲骨」、「風骨」。唐.王維〈少年行〉詩四首之二:「敦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4. 指文學作品之體幹與風格。唐.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詩〉:「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5. 姓。如隋代有骨儀。

㈡ㄍㄨ

「骨朵兒」:北平、河北方言。指未開放之花朵。亦作「骨都兒」。

㈢ㄍㄨˊ

1. 「骨頭」:

⑴ 骨。動物身體內部之支架。《儒林外史》第二回:「撒了一地的雞骨頭、鴨翅膀、魚刺、瓜子殼。」

⑵ 比喻人之個性。如:「這人是個硬骨頭,折辱不得。」

⑶ 罵人品性或儀容不佳之語。如:「你這塊骨頭,又打什麼主意?」

⑷ 吳語。話裡暗喻有不滿、譏刺的意思。如:「他這話裡有骨頭,分明是暗說你笨嘛!」

2. 「骨碌」:滾轉的樣子。如:「只見他眼珠子骨碌骨碌的轉,不知在打什麼主意。」

注音: ㈠ㄍㄨˇ ㈡ㄍㄨ ㈢ㄍ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骨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