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二十原則 - 教育百科
八 | |
十 | |
/ | |
二 | |
十 | |
原 | |
則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80/20 Rule |
作者: | 廖又生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八十/二十原則最先由義大利學者帕拉托(Vilfredo Pareto, 1842-1923)提出,他以「重要少數、不重要多數」(Vital Few、Trivial Many)之警世良言來昭告管理者於經緯萬端的管理事務(Managerial Job)中理應掌握住關鍵性的百分之二十,而蓄意省略瑣細的百分之八十;不久,這種獨具創意的觀點也被工商企業界廣泛的利用,特別是在庫存管理與所得分配的技術;例如在經濟學上,學者常以帕拉托法則描繪「少數人常控制大多數國民所得」的經濟現象;另外,企業管理的物料管理過程亦用八十/二十原則,以資進行重點式管理,即依照物料的價值或分量的多寡,將製造的原料區分為三類:A類物料是指量少而所占金額極高的物料;反之,C類物料則是數量繁多而所占金額極低的物料,介於二者間的則歸價值、種類均適中的B類物料,ABC分類法旨在提醒工廠負責人在進行物料管理時應把握重心、釐清本末,始能有效完成產品之製造。 「八十/二十原則」,雖發端於20世紀初的工商企業界,但以後適用範圍逐漸推廣,其中以二次大戰結束後在圖書館及資訊科學裡所形成的新興次領域(Subfield)──書目計量學(Bibliometrics)之繼受帕拉托法則,與圖書資料之採訪關係最為密切,1969年特魯斯威(Richard Trueswell)在[Wilson Library Bulletin]上提出書目計量學上的「八十/二十原則」,認為在某一主題下,百分之二十的作者,會產生出所有論文的百分之八十;或者說約百分之八十的流通資料,會集中於百分之二十的館藏,這種見解恰如前面所提及的:庫存管理中的百分之二十的物料,會占有百分之八十的總交易值(此即A類物料的特性),準此,圖書館館藏發展之規畫,常見以「八十/二十原則」以確定重要的核心館藏(Core Collection),特魯斯威所揭示的八十/二十原則不失為對圖書資料採訪時作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的有力工具。 綜觀八十/二十原則的誕生及發展,它最初用以詮釋管理決策問題,稍後也被引用於經濟學上的所得分配、生產管理過程中的存貨管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書目計量學中也構建了八十/二十原則。總之,八十/二十原則的適用日漸普遍,它廣泛的被用以解釋人類所面對的各種重大問題,不過儘管它的沿用與日擴增,但其基本的意涵則未曾減損;那就是各行各業引用八十/二十原則時都有一種共同的體認:它象徵著規畫過程要重視例外管理(Management by Exception),決策者尤其要針對重大且關鍵性的百分之二十事件,進行規畫、組織及控制。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八十/二十原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