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加速課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ccelerated Curriculum
作者: 周淑卿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讓學習者加快學習速率或提早完成學習內容,而能達成既定學習目標的課程,稱為加速課程。
  加速課程實施的方式大約有如下數種:(1)加快教學速度,減少各單元的教學時間,使學生以較短時間學完既定內容;(2)將原有課程內容移到較低年級;(3)將原來幾年應學習完畢的內容濃縮到較短年限內完成;(4)以測驗方式認可學分或學力,允許學生跳級就學。
  前三種形式是透過教學程序與課程重新組織方式進行,第四種則是透過行政程序實施。
  加速課程既是在較短時間內讓學生達成既定目標,則課程材料必須以更精簡、系統的方式加以排列組織;在教學策略上必須多採用自學、合作學習方式,以節省時間;指定作業與評量型態亦應調整為自我探索、分析、思考的方向。教師或家長所須提供的學習指導與協助他相對增加。
  一般而言,提供加速課程的理由為:第一,讓學生快速完成某些對其能力而言較容易的內容,以便從事更適合潛能提升的學習活動;第二,讓能力較佳的學生以較少時間達成課程目標;第三,保留較多時間學習較有興趣、更符合性向的領域;第四,對中等教育階段的某些學生而言,同提早完成正規學校教育,進入就業生涯。
  即使有這些優點,加速課程也招致不少批評。首先,加速課程雖然能在認知領域上加快學習速度,讓能力強的學生提早學習某些知識,但是社會或情感方面的成熟卻難以與認知的成長同步,於是學生可能在知、情、意的學習上失衡。其次,加速課程的內容若組織不當,易產生次序上的銜接問題,導致學習斷層。再者,加速學習可能讓學生失去一般學習中應有的學習經驗。
  正因利弊互見,在決定是否實施加速課程時,教育人員必須審慎評估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與學習需求,以及客觀教育環境的條件,以免未得其利,而先蒙其害。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加速課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