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豫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ㄕˇ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ㄌㄜˋㄖㄨˊ:「ㄩˋ」。
  2. ㄧㄡˊㄩˋㄔˊㄧˊㄅㄨˋㄐㄩㄝˊ˙ㄉㄜㄧㄤˋ˙ㄗ
  3. ㄉㄚˋㄌㄨˋㄉㄧˋㄑㄩㄏㄜˊㄋㄢˊㄕㄥˇ˙ㄉㄜㄐㄧㄢˇㄔㄥㄖㄨˊ:「ㄩˋㄐㄩ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安樂、快樂。
    【例】逸豫、悅豫
  2. 遲疑不決。
    【例】豫然、猶豫
  3. 事先。通「預」。
  4. 六十四卦之一。坤(☷)下震(☳)上。象徵萬物被陽氣而生生不息。
  5. 河南省的簡稱。
    【例】豫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安樂、逸樂。《爾雅.釋詁上》:「豫,樂也。」宋.邢昺.疏:「豫者,逸樂也。」《新五代史.卷三七.伶官傳.序》:「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震(☳)上。象徵萬物被陽氣而生生不息。
3.河南省的簡稱。
4.姓。如戰國時晉國有豫讓。
[動]
1.巡遊。《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遊,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2.喜悅。《書經.金縢》:「王有疾,弗豫。」
3.欺騙。《荀子.儒效》:「魯之粥牛馬者不豫賈,必蚤正以待之也。」漢.桓寬《鹽鐵論.力耕》:「古者商通物而不豫,工致牢而不偽。」
4.參與。通「與」。《左傳.隱公元年》:「豫凶事,非禮也。」《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蔡倫傳》:「及和帝即位,轉中常侍,豫參帷幄。」
[副]
1.遲疑不決。如:「猶豫」。《老子》第一五章:「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
2.事先。通「預」。《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宜遣使者行邊兵豫為備,敕視諸羌,毋令解仇,以發覺其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ū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大象。《說文解字.象部》:「豫,象之大者。」
2. 安樂、逸樂。《爾雅.釋詁上》:「豫,樂也。」宋.邢昺.疏:「豫者,逸樂也。」三國魏.嵇康〈琴賦〉:「嘉魚龍之逸豫,樂百卉之榮滋。」《新五代史.卷三七.伶官傳.序》:「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 喜悅。《書經.金縢》:「王有疾,弗豫。」漢.班固〈兩都賦〉:「是以眾庶悅豫,福應尤盛。」
4. 巡遊。《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遊,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文選.張衡.東京賦》:「既春遊以發生,啟諸蟄於潛戶;度秋豫以收成,觀豐年之多稌。」李善注引薛綜曰:「秋行曰豫。」
5. 欺騙。《荀子.儒效》:「魯之粥牛馬者不豫賈,必蚤正以待之也。」漢.桓寬《鹽鐵論.力耕》:「古者商通物而不豫,工致牢而不偽。」
6. 遲疑不決。《老子》第一五章:「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決斷孤疑,分別猶豫,使是非炳然可知。」
7. 參與。通「與」。《左傳.隱公元年》:「豫凶事,非禮也。」《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列傳.蔡倫》:「及和帝即位,轉中常侍,豫參帷幄。」
8. 事先。通「預」。《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漢書.卷六九.趙充國辛慶忌傳.趙充國》:「宜遣使者行邊兵豫為備,敕視諸羌,毋令解仇,以發覺其謀。」
9.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震(☳)上。象徵萬物被陽氣而生生不息。
10. 古地名,今為河南省之簡稱。
11. 姓。如戰國時晉國有豫讓。
注音: ㄩ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