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司克賓,喬治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kibine, George Borisovich (1920-1980)
作者: 謝庭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俄裔美籍芭蕾舞者及編舞家,他生於烏克蘭,其父伯里斯.司克賓(Boris Skibine)和他的母親皆為舞蹈家。早年他在布魯塞爾學舞,接著到巴黎受教於歐勒嘉.裴瑞歐布拉金斯卡(Olga Preobrajenska),陸伯.艾勾羅娃(Lubov Egorova),瑟給.李法(Serge Lifar)及亞歷山大.沃里林(Alexander Volinine)。1937年以跳性格舞蹈為主,他先後在達巴翰舞廳(the Bal Tabarin)、青年芭蕾舞團(the Ballet de la Jeunesse)及巴黎芭蕾舞團(the Ballet de Paris)演出。隨後加入蒙地卡羅俄國芭蕾舞團(the Ballet Russe de Monte Carlo)。1938-1939年,在紐約的演出。接著他和雷歐尼達.馬辛(Leonid Massine)合作,在俄國芭蕾舞團、俄國獨創芭蕾舞團(the Original Ballet Russe)及芭蕾舞劇院(Ballet Theatre)演出馬辛所編的《第七交響曲》(Seventh Symphony),及《巴黎式歡樂》(Gaite Parisienne)。1940年他在芭蕾劇院演出的《阿雷寇》(Aleko)舞劇中擔任首席舞者。1942年加入美國兵團,大戰期間曾登陸諾曼地半島,隔年退伍,擔任紐約一畫商的秘書及翻譯。稍後遇到著名的經紀人索爾.胡諾克(Sol Hurok),在他的說服下使他重返舞蹈界,應聘到瑪柯娃-杜林舞團(Markova-Dolin)。他演出的代表作有芭蕾舞劇院舞團改編的作品《天鵝湖》(Swan Lake)、《睡美人》(Princess Aurora)、《仙女們》(Les Sylphides)與安東.杜林(Anton Dolin)所編的《藍鬍子》(Blue-beard),大衛.李欽(David Lichine)所編的《特洛伊戰爭的海倫》(Helen of Troy)及米契爾.佛金(Mikhail Fokine)所編的《彼得羅虛卡》(Petroushka)。司克賓曾為居瓦侯爵大芭蕾舞團(the Grand Ballet du Marquis de Cuevas, 1947-1956)、巴黎歌劇芭蕾舞團(the Paris Opera Ballet, 1957-1962)及達拉斯公民芭蕾舞團(the Dallas Civic Ballet)演出及編舞。通常他所編的芭蕾舞劇是為他的妻子瑪喬麗.塔契夫(Marjorie Tallchief)及羅西拉.海濤兒(Rosella Hightower)所作。他的作品在歐洲頗富盛名,但是在美國卻默默無聞。他的經典名作有《高加索囚犯》(The Prisoner of the Caucasus, 1951)、《維侯勒悲劇》(Tragédié a Vérone, 1949)、《灰天使》(l´Ange Gris, 1953)、《田園詩》(Idylle, 1954)、《忿怒的相遇》(Les Fâcheuses Rencontres, 1959),《月蔭》(Ombres Lunaires, 1960)等。1961年當甘迺迪(Kennedy)總統訪問巴黎時,他特別在凡爾賽當地劇院演出《田園劇》(Pastorale)以示歡迎。1962年辭掉芭蕾教師之職,而繼續以客串藝人及編舞家身份留在巴黎歌劇院(Opéra de Paris)。1964年司克賓擔任紐約哈克尼斯芭蕾舞團(the Harkness Ballet)的編舞家及藝術指導,於1966年退休。他的舞蹈語言非常古典化,即使在悲劇中仍帶有幽默感。
參照: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司克賓,喬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