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國會圖書館卡片(美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ibrary of Corgress Card
作者: 陳敏珍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美國國會圖書館卡片,是指美國國會圖書館所編製發行的目錄卡片。它是書目控制的基礎,在圖書館發展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1898年以前,美國國會圖書館製作的所有卡片均係由人工繕寫,或是自其他目錄剪貼而成,卡片的規格為4 1/2×7 1/2吋。1898年開始用複印方式印製各類卡片,以節省人力。同時採用1877年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訂定的標準卡片規格7.5×12.5公分(2.95×4.92吋),編製其卡片。
  為避免各圖書館重複編製目錄卡片,美國國會圖書館於1901年推行卡片供銷服務(Card Distribution Service),將其卡片予以複製,提供各圖書館訂購使用。此集中編目的理念,自1870年代以來,早已為圖書館界人士提倡,然而卻未能落實,直至該館第8任館長普特南(Herbert Putnam)有效地推動,使得這理想於20世紀初期終能實現。卡片的售價為其成本再附加10%,多年來其印製卡片的銷售額一直為該館各類書目產品收入之冠。1902年訂購者計有212個單位,至1968年已成長至25,000個單位,訂戶遍及世界各地。由於廣泛地被使用,該館的目錄卡片即成為權威性、標準化的代表。
  為應各館之實際需要,國會圖書館卡片著錄的項目亦隨之變更。早期其內容僅包括作著、題名、出版者及出版年等,而後才加入稽核項。1920年代起又依據美國圖書館學會編目規則增列標題。至1940年代,提供的目錄資訊更為詳細,並增加許多敘述性附註。為便於卡片之訂購及各類型圖書館之使用,目前其內容除記載基本書目資料外,尚列有國會圖書館卡片號(Library of Congress Card Number)、杜威十進分類號、國會圖書館索書號、美國政府出版品號、兒童文學類標題等。
  由於購買美國國會圖書館卡片之單位日益增多,而目錄卡片之印製與維護相當耗費人力時間。該館乃於1966年起實施機讀編目(Machine Readable Cataloging)計畫。並自1968年採用自動製卡供銷系 統(Card Automated Re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簡稱CARDS)。結合此二作業,自訂單處理至卡片供應,均採機械化運作,有效地提高目錄品質與工作效率。
  美國國會圖書館為配合〔英美編目規則〕第2版(Anglo-American Cataloging Rules, 2nd Edition)之實施,及其自動化系統之推展,於1981年起凍結其卡片目錄,唯仍持續供應卡片予各圖書館。隨著圖書館自動化作業日益普遍、書目中心逐年擴大,各館可自磁帶、光碟、線上資料庫等來源獲取國會圖書館的卡片式目錄。因而印製卡片的訂購量自1971年80,000,000張,至1980年代銳減為千餘萬張。然小型的專門圖書館及擁有大量東方語文館藏的大型圖書館仍以國會圖書館卡片作為其目錄卡之來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會圖書館卡片(美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