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圖書館大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ibrary-College
作者: 高錦雪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圖書館大學一詞是指圖書館輔佐因材施教與推動獨立研究的服務理念。
  圖書館大學運動或學派(Library College Movement)來自蕭爾(Louis Shores)的學說,但最初的靈感來源,卻是卡萊爾(Thomas Carlyle)的名言:「此時真正的大學實即一大書藏。」學生上大學是為從藏書中師法不同時空內的諸子百家,而教授的真正角色與功能,在於幫助學生接近、接納、理解、或判斷書中所載的百家之言,換句話說,也就是教他們唸書。因此英國學生不像美國人說他們「選」了甚麼課,而是說自己正在「唸」那門課。這種教人唸書的觀念,加上蕭爾有名的「書類」(Generic Book,比照人類、魚類等用法做此簡稱,因「書籍類出版品」太長)觀念,構成圖書館大學之說的基石。簡單的說,就是主張大學教學應以圖書館為中心而非以課室為中心,教授與館員各盡所能,各採合宜方式,教學生「唸」「書」--只是此唸非俗謂之唸,此書非俗稱之書,其實就是現代圖書館界所說的,使用各種功用圖書的「人類知識的記載」,也就是包涵各種媒體的館藏。另一種說法是,教學以書(Teaching With Books)而非以人。
  從蕭爾在1934年美國圖書館學會大會所提論文中,正式倡導圖書館大學的理念之後,雖不無回應,且迄未斷絕,卻未成巨流,只是其說菁華對現代圖書館學頗見影響,例如視中小學館員為教師、大學圖書館學科專家的角色與功能等皆如是。事實上,當代許多力促圖書館與教學密切配合與整合的做法,即源於此。可知圖書館大學雖然未能做其創始與推動者的期望,成為一種普遍採用的實務模式,卻在理念上發揮相當的影響力。
  在美國,確實是有若干大學採用這種實驗性制度。推動最力者之一是喬丹(Robert Jordan)。他和克拉克(Virginia Clark)在1962年,共同策畫被認為是圖書館大學具體組織化之始的「鏗揚會談」(The Kenyon Talkshop)。此次會談之紀錄為該運動一大文獻。兩年後,有11所大學院校開始實驗,依循圖書館大學方式,施行以圖書館為中心的個別獨立研究訓練。1965年起,陸續有相關會議召開。專題文獻也相繼出現,例如〔圖書館大學學報〕(Library College Journal)與〔縱覽〕(Omnibus)。晚近更有聖路易等公共圖書館以之推動獨立研究;因為圖書館大學的最終目的,原是設置「沒有圍牆的大學」(University Without Wall),以普及高等教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圖書館大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