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例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ㄎㄜˇㄍㄨㄥㄕㄨㄛㄇㄧㄥˊㄇㄡˇㄓㄨㄥˇㄒㄧㄢˋㄒㄧㄤˋㄏㄨㄛˋㄕㄨㄛㄈㄚˇ˙ㄉㄜㄕˋㄨˋㄖㄨˊ:「ㄐㄩˇㄌㄧˋ」、「ㄌㄧˋㄓㄥˋ」。
  2. ㄎㄜˇㄍㄨㄥㄅㄧˇㄓㄠˋㄏㄨㄛˋㄐㄩˋ˙ㄉㄜㄅㄧㄠㄓㄨㄣˇㄖㄨˊ:「ㄍㄨㄢˋㄌㄧˋ」、「ㄆㄢˋㄌㄧˋ」、「ㄕˇㄨˊㄑㄧㄢˊㄌㄧˋ」。
  3. ㄏㄜˊㄏㄨㄇㄡˇㄓㄨㄥˇㄊㄧㄠˊㄐㄧㄢˋ˙ㄉㄜㄕˋㄨˋㄖㄨˊ:「ㄅㄧㄥˋㄌㄧˋ」、「ㄢˋㄌㄧˋ」。
  4. ㄍㄨㄟㄗㄜˊㄖㄨˊ:「ㄈㄢˊㄌㄧˋ」、「ㄊㄧㄠˊㄌㄧˋ」。
  5. ㄢˋㄍㄨㄟㄉㄧㄥˋ˙ㄉㄜㄖㄨˊ:「ㄌㄧˋㄐㄧㄚˋㄖˋ」、「ㄌㄧˋㄒㄧㄥˊㄍㄨㄥㄕ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可供比照或依據的標準、事情。
    【例】慣例、範例、史無前例
  2. 按規定的。
    【例】例假日、例行公事
  3. 比類、比照。
    【例】以古例今、以此例彼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可供比照或依據的標準。如:「慣例」、「體例」、「範例」、「史無前例」。
[動]
比類、比照。如:「以古例今」、「以此例彼」。
[副]
按規定的、照常的。如:「例行公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用來幫助說明某些狀況或道理的事物。
  2. [[名] ] 規則。
  3. [[名] ] 統計中合乎條件的事例。
  4. [[名] ] 風俗。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比類、比照。如:「以古例今」、「以此例彼」。《說文解字.人部》:「例,比也。」《宋史.卷一六○.選舉志六》:「他日有懷姦當國者,例此而引其親黨,蔽塞聰明,恐非國之福。」元.劉壎《隱居通議.卷七.歐陽公》:「如此等語,殊似少陵,舉此以例其餘,概可知矣。」明.景明〈武功縣志序〉:「嗟乎?豈獨一邑然哉,由此可以例諸四方矣。」

2. 等、類。《玉篇.人部》:「例,類例也。」《公羊傳.僖公元年》:「此非子也,其稱子何?臣子一例也。」漢.何休.解詁:「以臣之繼君,猶子之繼父也,其服皆斬衰,故《傳》稱『臣子一例』。」《史記.卷二三.禮書》:「諸侯藩輔臣子一例,古今之制也。」

3. 可供比照或依據之標準。如:「慣例」、「體例」、「範例」、「史無前例」。元.無名氏《百花亭》第四折:「如今西涼平定,軍中舊例,合該椎牛饗士,做個慶賞的筵席。」《文明小史》第五一回:「船上的通例,是不準吸鴉片煙的,要是看見了吸煙的器具;要望海裡丟的。」

4. 按規定、照常。如:「例行公事」。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刺史。」宋.蘇軾〈與朱鄂州書〉:「岳、鄂間田野小人,例只養二男一女,過此輒殺之。」《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五:「卻說顧提控在州六年,兩考役滿,例當赴京聽考。」

5. 一概、大抵、全部。《廣韻.去聲.祭韻》:「例,皆也。」《字彙.人部》:「例,概也。」《南史.卷三九.列傳.劉勔》:「(劉苞)少好學,能屬文,家有舊書,例皆殘蠹,手自編輯,筐篋盈滿。」宋.岳飛〈支撥戰馬狀〉:「所借省馬為自廣西遠來,料食不足,例皆疲瘦。」

注音: ㄌ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例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