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希臘後期教育制度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ducational System in the Hellenistic Age
作者: 王連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古代希臘在西元前四九○年馬拉松之役(The Battle of Marathon),以雅典為首的聯軍戰勝波斯軍隊後,開始其歷史的新紀元;不但使其成為地中海軍事上和政治上的霸主,且亦使其成為全世界的通道(the highway of the world)。從此希臘的社會、政治、文教、商業、貿易及海上交通等,形成與往昔不同的情勢,一變而為新的世界性國家的社會型態,史稱新希臘時代;而新希臘所施行的教育制度即稱為希臘後期的教育制度。
  新希臘教育所建立的學校體系,有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等三個不同階段的學程:
  1.初等教育:此時期七歲至十三歲的兒童,接受音樂學校、體育學校的教育,主要課程為讀、寫、算、唱讚美詩及合唱等。新希臘音樂學校教育內容,不同於古雅典的音樂學校,在於樂器兼用管笛,歌詞增添動情樂調,目標擴及智育和美育;與雅典傳統音樂學校,專注於七絃琴樂器、單純莊嚴歌詞及德育陶冶目標相較,可說是進步多了,在某種程度上亦反映出新希臘兒童教育的一大改變。
  2.中等教育:新希臘十三歲至十六歲的青少年,接受文法學校及體育學校的教育,其主要課程為幾何、音樂、文法、繪畫、修辭等科目,也有側重身體美麗與感官快樂的體育訓練。此新興的文法學校教育,不同於雅典傳統文法學校者,在於它注重文藝新近作品的慎辨精審,而不只在史詩的記誦。
  3.高等教育:十六歲以後的青年,可到哲人創辦的修辭學校或哲學學校接受修辭教育與哲學教育,專注於文字探討、理論探究、文法修辭、演說訓練。新希臘青年接受此種高等教育的旨趣,一為探求真理尋求學習指導,一為參加公眾生活的準備。但因哲人的教學過於注重語言文字的形式結構,對公共生活應備的辯論術、人文科學相關的專門能力之養成,雖有很大的教育效果,至於真理探討及智慧獲致,則尚嫌不定。
  由於新希臘社會的情勢,面臨傳統道德力量逐漸喪失,社會哲學基礎亦呈動搖,學校教育不注重純樸生活與品格陶冶,學童不謙遜及無禮貌的行為很多,乃哲人教師過分強調對權威的挑戰、對傳統的非難、對習俗的反抗所導致的結果,因此急須提高知識教育,加強真理探求,以建立社會的新道德新哲學,以拓展新教育理想,於是促成修辭學校與哲學學校合併,年限延長至六、七年,導致雅典大學的設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希臘後期教育制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