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哲學學校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hilosophy School
作者: 李奉儒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哲學學校是希臘晚期所設立的一種學校。緣雅典於西元前三三八年被馬其頓王國(Macedonian Empire)併入後,原有的政治力量喪失,雅典公民轉移其注意力於學術研究;而由智者所傳入的新教育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高等教育。新教育主要可分為兩派:一派以蘇格拉底(Socrates)為宗師,其結果為各種哲學學校的建立;另一派以艾蘇格拉底(Isocrates)為領導,最後產生修辭學校。
  哲學學校為法人組成的團體,擁有自己的產業,其領袖有一定繼承的程序。蘇格拉底門徒在希臘及各地所創立的哲學學校,在希臘後期除較大的四所外,都已不存在。由柏拉圖(Plato)時期以至西元第六世紀新柏拉圖學派之哲學學校關閉為止,全部哲學的教學幾乎是與這四所學校或其中之一、二所有關。自西元前第四世紀起,這四所哲學學校的創立可簡述如下:
  首先是學苑(或阿加德米)(Academy),由柏拉圖於西元前三八六年在雅典城外所建,並掌教約四十年。學苑是一個共同生活的團體,不僅有雅典以外的人參加,而且男女兼收。
  其次是萊西姆(Lyceum),由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跟他的朋友和繼承人狄奧法都(Theophrastus)於西元前三三五年建立,為一所研究學術的學校。狄奧法都數年後在萊西姆附近另建逍遙學校(Peripatetic School);這學校也類似學苑,其校產由會員中推選一人託管。
  另外是斯多噶學校(Stoics School),由芝諾(Zeno, 340~256 B.C.)於西元前三○八年在神廟的門廊設教而創立。因此學校只是一個空名,並不像其他的哲學學校有自己的校舍,也沒有自己的產業,也不是法人團體。斯多噶學派專治邏輯與修辭,欲以抽象論證之縝密及思想言論之高遠,以博得人心;其學旨以德性為至善,即一舉一動都要本於理性,以期有益於全宇宙。
  最後是伊比鳩魯學校(Epicurean School),由伊比鳩魯(Epicurus, 341~270 B.C.)於西元前三○六年建立於其私人的房舍和花園。這所學校的學生遵照伊比鳩魯遺囑的吩咐,每月集會一次,並在其誕辰日舉行紀念的饗宴。伊比鳩魯學校以個人快樂為至善,其所謂的快樂並非感官上的快樂,而是節欲之人鎮靜有理的快樂。
  哲學學校不論其大小,不只包含智識的訓練和陶冶,也進而發展為一種宗教的崇拜;學校師生組成為祕密宗教的團體,旨在控制行為和決定門徒的智識生活。當哲學學校創立時,往往只有教師與其學生,但當創立者去世時,都會遺留其資產與手稿於學校,成為學校的永久基礎;其他的收入則是來自學生的學費。這些學校頗能吸引各地學子負笈而來,但在入校之前,仍須先入文法學校就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哲學學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