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自由 - 教育百科
思 | |
想 | |
自 | |
由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Freedom of Thought |
作者: | 方永泉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思想自由是指個人在從事學術研究與著述學術思想時,以合於理性的觀點出發,而有不受理性以外力量(包括政治、宗教、傳統等)干預的自由。思想自由是人類最重要的基本自由之一,也是一切其他自由,如行動自由、言論自由的基礎。 西方歷史上,古希臘時代的雅典社會可說是個人第一次享有思想、行動與言論自由的時代。希臘社會中,從來沒有一個大一統的宗教經典出現過,因而對個人的行為與思想也從未有迎合宗教權威的要求;再加上政治與社會環境的變遷,遂使得舊有的傳統、文化對於個人自由的限制並不強烈,尤其是雅典的學術思想呈現百花齊放的情形,使希臘文化成為西方文化的搖籃。到了基督教興起,甚至主宰了文化思想的時候,宗教與哲學結合後的基督教神學遂成為某些人士打擊異己的手段,不合於〔聖經〕真理以及與神學不一致的說法,都被視為異端而須予以消滅;人類的理性則被視為洪水猛獸,「不要思考」成為進入天國的律法,而教會則成為最終的真理標準。由於此種對於個人思想自由的壓制,中世紀時代有時被稱為「黑暗時代」(Dark Ages)。經過後來宗教改革與文藝復興時代的努力,人類逐漸在個人的信仰與希臘、羅馬的古籍中尋回了個人的思想自由,至十七世紀的啟蒙時代而達於高峰;其中可以伏爾泰(F.M.A. de Voltaire, 1694~1778)及百科全書派(Encyclopedists)為代表。伏爾泰等人致力於使所有的社會制度都能合於人類的理性與邏輯思考的規則;他們認為妨礙理性的因子,都應該去除,而思想與研究的自由則是導引人類追求更好生活時所不可或缺的自由。身為當時最著名的思想自由、言論自由與行動自由的捍衛者,伏爾泰以為對於人類信念各種形式的傷害,都是荒謬與野蠻的。他曾說:「這些傷害都是『老虎的法則』(Laws of Tigers),甚至較老虎更為野蠻,因為老虎僅會為了食物傷人,但我們卻常因某些文句與段落就彼此戕害。」伏爾泰也留下了以下關於思想自由的名言:「我壓根兒不同意你所說的,但我將為你說話的權利,誓死捍衛到底。」而百科全書派的重要人物狄德羅(Denis Diderot, 1713~1784)除了編撰第一部完全以理性觀點來說明關於人類及其制度之知識的百科全書外,也攻擊傳統的宗教,認為所有有神論的宗教都是邪惡的;自然宗教(Natural Religion)對人類而言已經足夠。自啟蒙時代至今日,思想自由已經成為一般民主國家最基本的自由之一。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思想自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