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愛情勝利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riumph of Love, the
作者: 徐進豐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一幕宮廷舞劇。1681年1月21日首演於聖橋麥.昂.雷(St.Germain-en-Laye),演出場地設在華麗宏偉的大廳裡。舞劇內容:在小愛神(Cupid)勝利的迎迓下以二十個行進式集錦芭蕾(Ballet à Entrée)陸續登場,其間接續簇擁著愛神維納斯(Venus)、海神奈普頓(Neptune)、月神戴安娜(Diana)、傳訊神麥丘里(Mercury)、優雅三女神(The Graces)、花神芙羅拉(Flora)、西風神賽佛(Zephyr)、河泉之神奈爾德斯(Naiads)、森林女神醉爾德(Dryads)、牧神方恩(Fauns)、喜悅女神(Pleasures)與世界公民等,全員頌讚愛的力量。隨後仙樂飄飄,雄偉莊嚴的萬神之神朱比特(Jupiter)出現在雲 中,被眾神拱繞著,一起慶賀愛的偉大。實際上,一脈承傳自《皇后舞劇》的法式宮廷舞劇在1671年後已經悄然結束,它在「太陽王」路易十四從舞台上退休後也跟著消失了,雖然原因不只一端;十年後《愛情勝利》的製作,或多或少是這種思古意識復活及懷舊情懷的實現;這場法國王儲與巴伐利亞公主的婚禮讓它再次復活,也是最後一次的重現。專家們被召集在一起:劇作家昆諾特(Philippe Quinault)與老詩人邦瑟拉得(Benserade)合作,替主角寫的詩文不失機智,切中主題;舞蹈由皮耶.波尚(Pierre Beauchamps)與他的學生也是後繼者裴庫爾(Louis Pécourt)兩人設計;音樂由盧利(Jean Baptiste Lully)負責創作,雖然當時他已把創作重心放在悲劇歌劇(Tragic Opera)上。本作品實際上已將一種新的劇場觀念嫁接到原本貧瘠的宮廷舞劇(Court Ballet)裡,尤其是編舞方面;而歌唱的結構與範圍則以芭蕾歌劇(Ballet Opera)的較高層級來整頓。另一個進步是舞步的加難與娛樂性,需要職業舞者才能達成(舞者中有皇家學院的舞者參與)如:皮耶.波尚、斐庫爾、花布利(Fabre)與花威爾(Favier)等,也是它劃時代的地方。第一次宮廷內的演出,有許多王子與貴族都來參加,同年3月16日又在皇宮劇院(Palais Royal Theater)演出,原先由維嘎拉尼(Vigarani)設計的佈景與機械,改由利華尼(Rivani)負責,他將佈景簡化;舞者全由皇家音樂與舞蹈學院(Académie Royale de Musique et de Danse)的成員擔綱。值得一提的是首次讓女舞者,即學院首席女舞者拉豐丹小姐(Mlle La fontaine, 1655-1738)上台演出;在此之前,總是男扮女裝來達成,女舞者在舞劇中的恆久歷史終於開始。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愛情勝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