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搬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ˊㄉㄨㄥˋㄑㄧㄢㄧˊㄖㄨˊ:「ㄅㄢㄉㄨㄥˋ」、「ㄅㄢㄐㄧㄚ」、「ㄅㄢㄩㄣˋ」。
  2. ㄅㄢㄋㄨㄥˋㄊㄧㄠˇㄅㄛㄖㄨˊ:「ㄅㄢㄋㄨㄥˋㄕˋㄈㄟ」、「ㄅㄢㄋㄨㄥˋㄎㄡˇㄕㄜ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ān
解釋:
  1. 使物體移動位置。
    【例】搬動、搬移、搬開
  2. 遷移。
    【例】搬家、搬遷
  3. 挑撥。
    【例】搬弄是非
  4. 表演、扮演。
    【例】搬演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ān
解釋:
[動]
1.使出力氣移動較笨重或較大物體的位置。如:「搬動」、「搬移」。
2.遷移。如:「搬家」、「你家搬到那裡去了?」
3.表演、扮演。如:「搬演」。《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出》:「狀元張協傳,前回曾演,汝輩搬成。」
4.挑撥。如:「搬弄是非」。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二折:「送的個前家兒惹罪遭殃,搬得個親夫主出乖弄醜。」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ua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使力移動較重或較大型的物體。
  2. [[動] ] 演出、放映。
  3. [[動] ] 遷移。
音讀: pua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遷運、挪動。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乾部》:「搫,今俗作搬,訓遷運。」《三國演義》第三二回:「方今糧草不接,搬運勞苦。」《金瓶梅詞話》第一四回:「婦人便往房裡開箱子,搬出六十定大元寶,共計三千兩,教西門慶收去,尋人情上下使用。」

2. 移徙。《金瓶梅詞話》第一回:「叔叔是必上心,搬來家裡住。」《儒林外史》第一回:「前月初十搬家,太尊、縣父母都親自到門來賀。」

3. 表演。《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齣》:「狀元張協傳,前回曾演,汝輩搬成。」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搽灰抹粉學搬唱,剃頭削髮為和尚。」《水滸傳》第八二回:「這五人引領著六十四回隊舞優人,百二十名散做樂工,搬演雜劇,裝孤打攛。」

4. 挑撥。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三折:「枉與漢朝結下這般讎隙,都是毛延壽那廝搬弄出來的。」《醒世恆言.卷一七.張孝基陳留認舅》:「因有手遲腳慢的,眼看別人賺錢,心中不忿,卻去過老面前搬嘴。」《六十種曲.四賢記.第一七齣》:「你如今掠是搬非,干討得鬼哭神愁。」

5. 扳。清.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扳指》:「扳指,一作搬指,又作挷指,又作班指,以象牙、晶玉為之,著於右手之大指,實即古所謂韘。」《紅樓夢》第二一回:「林黛玉搬著手說道:『我若饒過雲兒,再不活著!』」

注音: ㄅ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搬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