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陀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fó tuó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佛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fó tuó |
解釋:
佛教指證悟宇宙真理,解脫一切煩惱的人。為梵語buddha的音譯。《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桓帝時,襄楷言佛陀、黃老道以諫,欲令好生惡殺,少嗜慾,去奢泰,尚無為。」也作「浮屠」、「浮圖」、「佛馱」。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佛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Buddha |
作者: | 余崇生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佛陀,梵語及巴利語(Buddha)又作佛駄、浮陀、浮屠、浮圖等音譯,而意譯為覺者。佛陀本指釋迦牟尼佛,後來演為覺悟真理之總稱;覺者又譯為智者。覺,有覺察、覺悟兩種意思。如所謂覺察煩惱為世人之賊,這名之為一切智。如知覺諸法的事理,了了分明,如睡得寤,如此覺悟,名為一切種智。自覺又能使覺。自他的覺行窮滿名為佛,自覺簡略凡夫,覺他者明異二乘,覺行窮滿彰異菩薩。「佛」之訓解上頗有異說,或漢語上轉訛之因素,嚴格而言,凡成佛的眾生,都是佛陀,並不必限於釋迦牟尼。然關於「佛陀」一詞之說法頗多,如:(1)〔宗輪論述記〕云:「佛陀梵音,此云覺者,隨舊略語,但稱曰佛」;(2)〔佛地論〕云:「於一切法,一切種相能自開覺,亦開覺一切有情,如睡夢覺醒,如蓮華開故名佛」;(3)〔大智度論二〕云:「佛陀秦吉知者,有常無常等,一切諸法,菩提樹下了了覺知,故名佛陀」;(4)〔法華文句一〕云:「西竺言佛陀,此言覺者,知者,對迷名知,對愚名覺」:(5)〔大乘義章二十末〕云:「佛者就德以立其名,佛是覺知,就斯立稱,覺有兩義,一覺察,如人覺賊,二覺悟名覺。如人睡寤,覺察之覺對煩惱障,煩惱侵害事等,如賊,唯聖覺知不為其害,故名為覺。涅槃云:如人覺賊賊無能為,亦亦如是。覺悟之覺對其知障,無明昏寢事等如睡,聖慧一起朗然悟如睡得寤,故名為覺,既能自覺,很能覺他,覺行窮滿,故名為神,言其自覺簡略凡夫,云覺他者明異二乘,覺行窮滿彰異菩薩等均可看出各家對佛陀一詞所作之詮釋。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佛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