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生活綴方(日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楊思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生活綴方是要讓兒童透過文章的習作,使之達到教育目標的教育活動。簡單而言,生活指日常生活,綴方是語詞的連結方法,也就是指作文之意。因此,以生活中的經驗內容為題材,讓兒童將其生活中的見聞、思考、感受等,率直地陳述出來,透過這樣的指導,以提高他們文章的表達力,並培養成健全活潑人格的活動,就是生活綴方的含義。
  就文章表現的指導而言,日本在國語科的用詞中,先於一八七二年的〔小學教則〕內使用「作文」之名稱,及至一九○○年(明治三十三年)制定〔小學校令施行規則〕,即將作文改成「綴方」。也就是說,在國語科中,將「讀法、寫法、綴法」區別並列,以培養兒童的寫作能力。
  但是傳統的寫作指導方式,對主題的選定方面較重形式,而忽視與兒童生活之間的關聯,而造成所謂「形式主義」的問題,經過教育界的反省和批判,加上一九二○年代前後,日本大正民主風潮及馬克斯主義及社會運動高漲的影響,一般以「生活」為主的綴方指導方式於焉形成。
  一九二九年,〔綴方生活〕雜誌創刊,由一群實際負責指導「綴方」的教師組成,使得「生活綴方」無論在理論或實踐上都獲得重大的成就。其時恰逢日本東北地方農作物歉收,有出賣自己兒女之事,於是一群教師展開生活綴方運動(北方性教育運動),欲使兒童能了解生活的事實,並培養克服困難的力量,他們以「北方性」、「意欲性」、「生活的知性」等辭彙做為目標口號,其實踐運動受到全國的注目,並且逐漸形成全國性聯盟。在生活綴方運動中,見解有幾點相同:(1)綴方不僅定位在文章表現指導的框架中,其目的更要擴展至對現實生活認識的提高,以培養具備主體性且能改善生活的兒童。(2)必須讓兒童理智的自覺「家」和「地域」是生活的基地,在這裡所遭遇的問題是不能逃避的。(3)為使兒童成為生活的主人翁和改革的主體,必須強調協力的精神,並注意集團主義的教育方法。不過其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激烈化,此項運動從一九四○年起即開始受到鎮壓,一九四二年時幾乎失去其蹤影。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一切重新開始,乃有承襲戰前生活綴力的「作文教育」的實踐,一九五○年日本「綴方之會」開始活動,一九五一年無著成恭的〔迴聲學校〕即為其代表作品。其後綴方之會改名「日本作文之會」,標榜繼承綴方教育精神,不和兒童生活分離,重新推動以生活經驗為主的作文教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生活綴方(日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