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狀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ㄥˊㄊㄞˋㄧㄤˋ˙ㄗㄖㄨˊ:「ㄒㄧㄥˊㄓㄨㄤˋ」、「ㄓㄨㄤˋㄇㄠˋ」、「ㄑㄧˊㄒㄧㄥˊㄍㄨㄞˋㄓㄨㄤˋ」。
  2. ㄑㄧㄥˊㄎㄨㄤˋㄖㄨˊ:「ㄓㄨㄤˋㄎㄨㄤˋ」、「ㄒㄧㄢˋㄓㄨㄤˋ」、「ㄅㄧㄥˋㄓㄨㄤˋ」。
  3. ㄇㄧㄠˊㄕㄨˋㄖㄨˊ:「ㄓㄨㄤˋㄑㄧˊㄕㄥ」、「ㄅㄨˋㄎㄜˇㄧㄢˊㄓㄨㄤˋ」。
  4. ㄔㄣˊㄕㄨˋㄕˋㄕˊ˙ㄉㄜㄨㄣˊㄗˋㄖㄨˊ:「ㄍㄠˋㄓㄨㄤˋ」、「ㄙㄨˋㄓㄨㄤˋ」、「ㄒㄧㄥˊㄓㄨㄤˋ」。
  5. ㄩㄥˋㄧˇㄐㄧㄤˇㄌㄧˋㄏㄨㄛˋㄓㄥˋㄇㄧㄥˊ˙ㄉㄜㄨㄣˊㄕㄨㄖㄨˊ:「ㄐㄧㄤˇㄓㄨㄤˋ」、「ㄨㄟˇㄖㄣˋㄓㄨㄤˋ」、「ㄒㄧㄣˋㄩㄥˋㄓㄨㄤˋ」。
  6. ㄓㄨㄤˋㄩㄢˊㄎㄜㄐㄩˇㄕˊㄉㄞˋ殿ㄉㄧㄢˋㄕˋㄉㄧˋㄇㄧㄥˊ˙ㄉㄜㄖㄣˊㄏㄡˋㄧㄝˇㄩㄥˋㄧˇㄔㄥㄎㄠˇㄕˋ˙ㄉㄜㄅㄤˇㄕㄡˇㄖㄨˊ:「ㄐㄧㄥㄍㄨㄛˋㄐㄧˇㄋㄧㄢˊ˙ㄉㄜㄎㄨˇㄉㄨˊㄊㄚㄅㄨˊㄉㄢˋㄎㄠˇㄕㄤˋㄉㄚˋㄒㄩㄝˊㄏㄞˊㄕˋㄓㄜˋㄘˋㄎㄠˇㄕˋ˙ㄉㄜㄓㄨㄤˋㄩㄢˊ˙ㄋ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狀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uàng
解釋:
  1. 形態、容貌、樣子。
    【例】粉狀、形狀、奇形怪狀
  2. 情況。
    【例】現狀
  3. 陳述、描寫。
    【例】灼灼狀桃花之鮮。(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
  4. 敘述事實的文章。現通稱打官司的呈文。
    【例】行狀、訴狀
  5. 獎勵或證明用的文書。
    【例】獎狀、委任狀、信用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uàng
解釋:
[名]
1.形態、容貌、樣子。如:「粉狀」、「奇形怪狀」。
2.情況。如:「現狀」、「慘狀」。《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會瑜已徙肅母到吳,肅具以狀語瑜。」
3.功績、良好表現。《史記.卷二.夏本紀》:「行視鯀之治水無狀,乃殛鯀於羽山以死。」《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自傷為傅無狀,常哭泣。」
4.敘述事實的文章。現通稱打官司的呈文。如:「行狀」、「訴狀」。《紅樓夢》第六八回:「著他寫一張狀子,只管往有司衙門中告去。」
5.獎勵或證明用的文書。如:「獎狀」、「委任狀」、「信用狀」。
[動]
陳述、描寫。如:「摹狀」。《莊子.德充符》:「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敘述事實的文章。現通稱打官司的呈文。
  2. [[名] ] 獎勵或證明用的文書。
同義詞: 文件
音讀: tsiō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sō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犬形。引申為形態、容貌、樣子。如:「粉狀」、「奇形怪狀」。《說文解字.犬部》﹕「狀,犬形也。」《隋書.卷六二.列傳.柳彧》:「倡優雜技,詭狀異形。」《聊齋志異.卷一.種梨》:「鄉人憒憒,憨狀可掬。」

2. 陳述、描寫。如:「摹狀」。《莊子.德充符》:「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

3. 情況。如:「現狀」、「慘狀」。《易經.繫辭上》:「《彖》曰: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魯肅》:「會瑜已徙肅母到吳,肅具以狀語瑜。」

4. 敘述生平行為或記載事實之文章。如:「行狀」、「訴狀」。《魏書.卷四一.列傳.源賀》:「究其牒狀,周列云己蕭衍黃門侍郎。」《紅樓夢》第六八回:「著他寫一張狀子,只管往有司衙門中告去。」

5. 功績、良好表現。《史記.卷二.夏本紀》:「行視鯀之治水無狀,乃殛鯀於羽山以死。」《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自傷為傅無狀,常哭泣。」

6. 禮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諸侯吏卒異時故繇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卒遇之多無狀。」《西遊記》第五三回:「那先生心中大怒道:『這潑猴老大無狀!』」

7. 獎勵或證明用之文書。如:「獎狀」、「委任狀」、「信用狀」。宋.王明清《揮麈餘話.卷二》:「爾家當勒狀與我,萬一不能活,則勿尤我,當為若針之,可立效。」《儒林外史》第九回:「你再拿你的名字添上一個保狀,你作速去辦理。」

注音: ㄓㄨ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狀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