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僵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ㄧㄝˊㄉㄠˇㄏㄨㄛˋㄊㄤˇㄨㄛˋㄦˊㄅㄨˋㄋㄥˊㄉㄨㄥˋㄖㄨˊ:「ㄐㄧㄤㄨㄛˋ」。
  2. ㄧㄥˋㄏㄨㄚˋㄅㄨˋㄌㄧㄥˊㄏㄨㄛˊㄖㄨˊ:「ㄉㄨㄥˋㄐㄧㄤ」、「ㄐㄧㄤㄊㄧㄥˇ」。
  3. ㄕㄨㄤㄈㄤㄍㄜˋㄔˊㄐㄧˇㄐㄧㄢˋㄨˊㄈㄚˇㄒㄧㄝˊ調ㄊㄧㄠˊㄖㄨˊ:「ㄐㄧㄤㄐㄩˊ」、「ㄐㄧㄤㄔˊㄅㄨˊㄒㄧㄚ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僵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ng
解釋:
  1. 硬化、不靈活。
    【例】凍僵、僵挺
  2. 收斂起笑容,臉部表情變得嚴肅。
    【例】別老是僵著臉,臉帶微笑才能讓人感到親切。
  3. 形容事情難以處理的狀況。
    【例】別把事情弄僵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ng
解釋:
[動]
1.仰倒、跌倒。《說文解字.人部》:「僵,偃也。」清.段玉裁.注:「僵謂仰倒。」《史記.卷六九.蘇秦傳》:「佯僵而棄酒。」
2.收斂起笑容,臉部表情變得嚴肅。如:「他老是僵著臉,讓人不敢親近。」
[副]
1.硬化、不靈活。如:「僵挺」、「僵硬」、「凍僵了。」
2.雙方相持不下,無法協調。如:「別把事情弄僵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io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仆倒、倒下。《說文解字.人部》:「僵,僨也。」《呂氏春秋.開春論.貴卒》:「管仲扞弓射公子小白,中鈎,鮑叔御,公子小白僵。」《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可也奇怪!挺然卓立,更不僵仆。」

2. 枯死。《宋書.卷二一.樂志三》:「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3. 肢體硬、靈活度不佳。如:「僵直。」《說文解字.人部》:「僵,偃也。」清.段玉裁.注:「今人語言乃謂不動不㱙為僵。《廣韻》作『殭』,死不㱙也。」三國魏.曹冏〈六代論〉:「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扶之者眾也。」元.鄭廷玉《冤家債主》第二折:「我則見他直挺挺僵了腳手,冷冰冰禁了牙口。」

4. 表情嚴肅或呆滯。如:「他老僵著臉,不容易親近。」、「這惡耗,讓他僵住了。」

5. 相持不下,無法轉圜。如:「僵局」。《官場現形記》第五六回:「後來那兩個監場的道臺,彼此商量了一回,齊說:『這事情鬧到大帥跟前,恐怕弄僵,不好收場。』便挺身出來,打圓場。」

注音: ㄐㄧㄤ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僵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