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樞機 (天主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ardinal
作者: 張春申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中文「樞機」所譯的西名原字能與二個拉丁字有關係。一是Cardo意即樞紐,「樞機」是根據此一拉丁字而譯的中名。另一是incardinare,假使根據此一拉丁字來譯,那麼「樞機」便不適合了(其義見後文)。今天「樞機」的中譯已經固定,俗稱「紅衣主教」,由於樞機的禮袍是紅色之故,象徵為主殉道流血的信仰。
  樞機是很早便保留在天主教的職務,由教宗擢陞,其學識和道德,以及辦事才智應超群出眾。按照一九一七年頒布的天主教法典,樞機至少該是司鐸;之前無此規定,中古時代教友也有擢陞為樞機的。但一九八三年天主教法典頒布之後,擢陞樞機應該祝聖為主教,雖然可以豁免。
  樞機組織為團,有團長與副團長。但正副團長並無任何管理權力,二者與其他樞機平等,只占禮節性的上座。按照現行天主教教宗選舉特殊法的規定,只有未滿八十歲的樞機有選舉權。樞機並非僅為榮譽職務,樞機團參加教宗召開與主持的平常或特別「座前會議」,對教會事務或作諮議與顧問,或協助教宗處理重大事作。但大多數樞機,或在教會中樞同時擔任聖部部長、委員會主任等要職,或在全球各地同時擔任主教或總主教職務。個別樞機有時受教宗委派擔任特使,處理重要教務。
  樞機組織的歷史可上溯至前君士坦丁時代,與羅馬教區的司鐸團有關。羅馬教宗舉行大典禮儀,司鐸團成員陪同襄禮。到第八世紀略有變化,教宗在拉脫郎大殿舉行大典時,羅馬鄰近的主教也被邀襄禮。總之,第八世紀的「教宗禮典」中已有執事樞機、司鐸樞機及主教樞機的名稱。Cardinal意指這類執事、司鐸與主教已自他們原屬的教區轉任為羅馬教區的聖職;這是Cardinal另一字根incardinare的意義。為此樞機中文譯名的含義該是後代因權位變化而產生的。但三類樞機之別至今仍舊保持。羅馬近郊的七個教區由七位主教樞機為名譽主教,羅馬城中的若干古老堂區成為司鐸樞機的名譽堂區。執事樞機在羅馬城中也有類似的名銜。按現今天主教法典三類樞機都祝聖為主教,但仍保持來自傳統的名譽性差別。
  樞機團的人數,歷代時有改變,至一五八六年教宗西思道規定為七十人,如同舊約時代摩西有七十長老助理。但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時擢陞樞機已經超過此一數目;為了國際化的需要,樞機團的成員繼有增加之勢。當今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任職以來,已有六次擢陞樞機。最近一次是在一九九四年十月三十一日發表三十位新樞機。現在羅馬天主教的樞機團共有一百三十七位樞機,散居六十二個國家。我國現任樞機有上海教區的龔品梅主教、香港教區的胡振中主教與臺灣教區的單國璽主教。亞洲人中第一位樞機是已故的中國田耕莘樞機主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樞機 (天主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