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雉 - 教育百科
水 | |
雉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水雉 |
英文名: | 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
描述: 雌雄鳥羽色相同,但雌鳥較雄鳥大,羽色有繁殖羽及非繁殖羽兩型。繁殖羽的頭、下頦、喉部白色,頭後一道黑色細線沿著頸側連接腹面的黑褐色,頸後金黃色,身體背面棕黑色至淺棕色有銅綠色光澤,翼的覆羽白色,初級飛羽最外側幾支黑色,飛行時可見翼的內面白色,翅膀折回處(腕部)有小型白色的距。初級飛羽愈往翼端愈尖細,最外三支飛羽近末端已特化到僅在羽軸單側有極短且長短不齊的羽絲,末端再略微膨大形成裝飾羽。此三支羽毛的尖端極軟,會隨風擺動,功能不明。腰部與尾下覆羽棕色,尾羽棕黑色,越往中間越長,兩根中央尾羽特別延長。喙黑色,跗蹠與趾淺綠色,腳趾甚長。 繁殖季過後換成非繁殖羽時,翼上的飛羽會同時掉落,換羽期間不能飛行,只能潛入水中或逃跑避敵。非繁殖羽頭頂與頸後黑褐色,兩側有黃色,黑褐色過眼線穿過頸側延伸到胸前形成橫帶,身體背面及翼的覆羽銅棕色有藍色光澤,尾上覆羽白色有橫斑,翼的覆羽亦有橫斑,身體腹面白色,尾羽比繁殖季短很多。 亞成鳥的羽色與非繁殖羽相近,但是背部顏色較淺,頸側沒有黃線,胸前橫帶也較不明顯。雛鳥絨羽背面褐色,有黑色縱紋,腹面白色。跗蹠及趾都很長,肉色。 |
|
分布: 分布於巴基斯坦以東到中國東南及東部,以南到斯里蘭卡及菲律賓、印尼一帶。有些族群有遷移性,在阿拉伯東部及亞洲南部過冬。台灣是分布的北限。許多低海拔濕地過去都有出現的紀錄,20餘年前彰化一帶還有繁殖族群,但以台南、高雄、屏東一帶數量最多。近20年台灣各地的數量幾乎已消失殆盡,目前僅台南與屏東有比較穩定的族群。 |
|
作者: | 劉小如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heasant-tailed Jacana |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
|
形態: 體長31公分。腳綠褐色,喙黑褐色。繁殖期時尾羽呈暗褐色長而下垂,後頸部金黃色,並鑲有黑邊;頭頂往下延伸至前頸部為白色,背部暗褐色,翅膀白色,初級飛羽末端黑色並向外延伸,胸部和腹部黑色。非繁殖期時背部灰褐色,頭部略帶紅褐色,尾短,過眼線黑褐色,並向下延伸至頸側、上胸部;頰、喉部至頸部白色,下胸部至腹部、尾下覆羽皆為白色。幼鳥羽色和成鳥非繁殖羽相似。 |
|
分布: 分布於亞洲東南部和南部。夏季於中國大陸的華南地區繁殖;冬季時會往南遷徙至印尼、婆羅洲和阿拉伯半島度冬;而在台灣、菲律賓、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等地的族群則屬於留鳥。 |
|
生態習性: 棲息於大型淡水湖,例如池塘、湖泊、沼澤、菱角田等水域。水雉和其他水雉科鳥類最大的不同地方在於其羽色會隨著季節而變以及具有遷徙性。以魚類、昆蟲、植物嫩葉、幼芽和種子為食。巢築於水面;雄鳥負責孵卵和育雛,幼鳥為早熟性。 |
|
綱: 鳥綱(Class Aves) |
|
目: 鷸形目 (Order Charadriiformes) |
|
科: 水雉科 (Family Jacanidae)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水雉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