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扭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ˇㄕㄡˇㄨㄛˋㄐㄧㄣˇㄩㄥˋㄌㄧˋㄒㄩㄢˊㄓㄨㄢˇㄖㄨˊ:「ㄋㄧㄡˇㄓㄨㄢˇ」、「ㄋㄧㄡˇㄉㄨㄥˋ」。
  2. ㄐㄧㄡㄓㄨˋㄖㄨˊ:「ㄋㄧㄡˇㄓㄨˋㄊㄚㄅㄧㄝˊㄖㄤˋㄊㄚㄆㄠˇ˙ㄌㄜ。」
  3. ㄕㄣㄊㄧˇㄗㄨㄛˇㄧㄡˋㄧㄠˊㄅㄞˇㄖㄨˊ:「ㄋㄧㄡˇㄧㄠ」、「ㄋㄧㄡˇㄋㄧㄡˇㄨˇ」。
  4. ㄋㄧㄡˇㄋㄧㄡˇㄋㄧㄝㄋㄧㄝㄐㄩˇㄓˇㄏㄞˋㄒㄧㄡㄅㄨˊㄗˋㄖㄢˊ˙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ㄓㄜˋ˙ㄍㄜㄒㄧㄠˇㄔㄡˇㄍㄨˋㄧˋㄋㄧㄡˇㄋㄧㄡˇㄋㄧㄝㄋㄧㄝ˙ㄉㄜㄕㄤˋㄔㄤˊㄖㄜˇ˙ㄉㄜㄑㄩㄢˊㄔㄤˊㄍㄨㄢㄓㄨㄥˋㄉㄚˋㄒㄧㄠˋ。」
  5. ㄐㄧㄣㄍㄨˇㄓㄜˊㄓㄨㄢˇㄖㄨˊ:「ㄨㄛˇㄧˊㄅㄨˋㄒㄧㄠˇㄒㄧㄣㄅㄚˇㄐㄧㄠˇㄋㄧㄡˇㄕㄤ˙ㄌ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扭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ǔ
解釋:
  1. 手握緊東西而旋轉。
    【例】請扭緊水龍頭的關閉。 ◎
  2. 回轉、掉轉。
    【例】他們兩人一言不合,雙雙扭頭就走。
  3. 抓、揪住。
    【例】扭打
  4. 身體左右搖擺。
    【例】扭動、扭腰擺臀
  5. 擦傷筋骨。
    【例】我不小心扭傷了腳。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ǔ
解釋:
[動]
1.手握緊東西而旋轉。如:「扭乾衣服」、「扭開門把」。元.無名氏《硃砂擔》第二折:「我這領布衫著雨淋溼了也,你與我扭一扭。」
2.回轉、掉轉。如:「扭頭就走」、「扭過臉來」。《水滸傳》第一三回:「周謹在馬上聽得腦後弓弦響,扭轉身來,便把傍牌來迎,卻早接個空。」
3.抓、揪住。如:「扭打在一起」、「警察扭住小偷不放」。《官場現形記》第三一回:「大眾見他二人扭在一處,只得一齊住手,過來相勸。」
4.身體左右搖擺。如:「小孩學步時還不會控制力道,走起路來總是扭來扭去的。」《西遊記》第二二回:「這條河若論老孫去時,只消把腰兒扭一扭,就過去了。」
5.用力過猛使筋骨或肌肉折轉而受傷。如:「小心別扭了腰。」、「扭傷腳踝」。
6.違逆、不順從。《紅樓夢》第四回:「薛蟠見母親如此說,情知扭不過,只得吩咐人夫,一路奔榮國府而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相關資料連結
饒平音
詔安音 相關資料連結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ngiú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扭動、轉動。扭動腰身。
音讀: láu
又音: ná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扭、扭傷。筋絡扭傷。
音讀: liú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niú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閃著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