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蘭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ㄌㄢˊㄏㄨㄚㄉㄨㄛㄋㄧㄢˊㄕㄥㄘㄠˇㄅㄣˇㄓˊㄨˋㄧㄝˋㄉㄨㄛㄕㄨˋㄘㄨㄥˊㄕㄥㄒㄧˋㄔㄤˊㄦˊㄐㄧㄢㄆㄧㄥˊㄒㄧㄥˊㄇㄞˋㄏㄨㄚㄐㄧㄥㄗˋㄧㄝˋㄓㄨㄥㄔㄡㄔㄨㄏㄨㄚㄨㄟˋㄑㄧㄥㄧㄡㄆㄧㄣˇㄓㄨㄥˇㄕㄣˋㄉㄨㄛㄖㄨˊㄙㄨˋㄒㄧㄣㄌㄢˊㄅㄠˋㄙㄨㄟˋㄌㄢˊㄇㄟˇㄌㄧㄥˊㄌㄢˊㄉㄥˇ
  2. ㄌㄢˊㄘㄠˇㄉㄨㄛㄋㄧㄢˊㄕㄥㄘㄠˇㄅㄣˇㄓˊㄨˋㄐㄧㄥㄍㄠㄧˋㄍㄨㄥㄔˇㄅㄢˋㄧㄝˋㄉㄨㄟˋㄕㄥㄆㄧㄥˊㄏㄨㄚˊㄧㄝˋㄩㄢˊㄧㄡˇㄐㄩˋㄔˇㄑㄩㄢˊㄓㄨㄧㄡˇㄒㄧㄤㄑㄧˋㄑㄧㄡㄖˋㄎㄞㄏㄨㄚㄏㄨㄚㄙㄜˋㄉㄢˋㄗˇㄎㄜˇㄍㄨㄥㄍㄨㄢㄕㄤˇㄕㄥㄩˊㄕㄢㄧㄝˇㄏㄜˊㄅㄧㄢㄉㄥˇㄉㄧˋㄏㄨㄛˋㄔㄥㄨㄟˊㄒㄧㄤㄘㄠ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蘭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án
解釋:
  1. 植物名:(1) 蘭科植物的統稱。為多年生草本。葉多數叢生,細長而尖,平行脈。花莖自葉中抽出,上有一至數朵花,有紅、白、粉紅等顏色。原係野生植物,後經人工栽培,作為觀賞之用。品種繁多,有香氣特別的,如素心蘭、劍蘭等;亦有花形美麗者,如嘉德麗亞蘭、石斛蘭等。 △蘭花、王者香 (2) 菊科蘭澤屬,多年生草本。葉卵形,對生,邊緣有鋸齒,秋末開花,全株有香氣,可供觀賞。古人所謂的蘭,多指此草。 △蘭草、澤蘭
  2.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án
解釋:
[名]
1.植物名:(1)蘭科蕙蘭屬,「建蘭」之古稱。參見「建蘭」條。(2)菊科蘭澤屬,「澤蘭」、「蘭草」之古稱。參見「澤蘭」條。《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其東則有蕙圃,衡蘭芷若。」唐.顏師古.注:「蘭,即今所澤蘭也。」
2.姓。如漢代有蘭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â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草本植物。蘭科植物的總稱。有許多品種,顏色繁多、花型優美,是常見的觀賞植物。
音讀: liâ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蘭科植物之統稱。為多年生草本。葉多數叢生,細長而尖,平行脈。花莖自葉中抽出,上有一朵至數朵花,有紅、白、粉紅等顏色。品種甚多,如素心蘭、報歲蘭、美齡蘭等。香氣清幽,可供觀賞。《說文解字.艸部》:「蘭,香艸也。」亦稱為「王者香」。

2. 蘭草、澤蘭。菊科蘭澤屬,多年生草本。葉卵形,對生,邊緣有鋸齒。秋末開花,全株有香味,可供觀賞。古人所謂蘭多指此草。《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其東則有蕙圃,衡蘭芷若。」唐.顏師古.注:「蘭,即今所澤蘭也。」

3. 通「闌」。

⑴兵闌。即兵器架。《管子.小匡》:「制重罪入以兵甲犀脅、二戟,輕罪入蘭、盾、鞈革、二戟。」唐.尹知章.注:「蘭,即所謂蘭錡,兵架也。」

⑵柵欄。《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又置奴婢之市,與牛馬同蘭。」唐.顏師古.注:「蘭謂遮蘭之,若牛馬蘭圈也。」《後漢書.卷八五.東夷列傳.夫餘》:「王令置於豕牢,豕以口氣噓之,不死。復徙於馬蘭,馬亦如之。」唐.李賢.注:「蘭即欄也。」

⑶阻隔。《戰國策.魏策三》:「晉國之去梁也,千里有餘,河山以蘭之,有周、韓以間之。」《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列傳.扁鵲》:「夫以陽入陰支蘭藏者生,以陰入陽支蘭藏者死。」

4. 姓。如漢代有蘭廣。《通志.卷二八.氏族略四》:「蘭氏,姬姓。鄭穆公裔也。穆公名蘭,其支庶以王父名為氏。漢有太守蘭廣。」

注音: ㄌ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蘭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