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陳果夫 - 教育百科
ˊ
ˇ
  • 漢語拼音 chén guǒ fū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én guǒ fū
解釋:
人名。(西元1892~1951)原名祖燾,以字行,浙江吳興人。早歲入同盟會,參與武漢光復、討袁、護法、北伐諸役。歷任江蘇省主席、監察院副院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常務委員、組織部部長、中央評議委員。生平著述,彙輯為《陳果夫先生全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陳果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蔡碧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陳果夫(1892~1951)原名祖燾,以字行,浙江吳興人;生於清光緒十八年,卒於民國四十年。幼時父母管教很嚴格,十四歲起就讀浙江陸軍小學及南京陸軍第四中學。由於受到叔父陳英士的影響,立志革命,效忠三民主義,先後參加過武昌起義、二次革命、討袁之役及北伐、抗戰、戡亂等。
  陳果夫在民國十五年(1926)當選中國國民黨第二屆中央監察委員,兼代中央組織部長。民國十六年曾與吳敬恆、張靜江、蔡元培等提出對共黨彈劾案,因而有清黨之舉。十七年任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副院長。二十一年任導淮委員會副委員長;二十二年任江蘇省政府主席;二十七年任中央政治學校代理教育長;二十八年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第三處主任;三十四年任中央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農民銀行董事長;三十五年任中央合作金庫理事長;三十九年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於四十年病逝於臺北。
  陳果夫對於教育事業具有獨特的見解,認為革命建國的基本工作在於改造教育;其所著〔中國教育改革之途徑〕,係一教育專著,就三民主義革命者之立場,提出教育建設之意見。凡所論述,純以中國倫理哲學為基礎,以培養互助合作與服務人群之德性,建立三民主義之新文化為鵠的。對於教育制度與施行方法,都有完整之規劃。
  陳果夫在任中央黨務學校校務委員時,為發揮政治教育的功能,擬訂〔改進計畫書〕,對於設置科系、招考學生、訓教合一、軍事訓練等項,都有整體主張。其後任教育長,政校更成為培植抗戰建國人材的學府。民國二十年(1931),向中央政治會議提〔改革教育初步方案〕,而後十年內大專學校著重農工醫科教育,暫停文法藝術等科之發展,中學加強基本學科,小學側重國文、算學,都是他提出的。對於因應當時國家情況與需要,有很大的影響。
  陳果夫在任江蘇省主席時,相當重視衛生教育,於民國二十三年創辦省立醫政學院,自兼院長。此外,他認為學生入學時,應先教其如何做人、讀書、做事,要立定志向及行為基礎,智識才有所依循。二十五年起,江蘇省的學校便試行其所擬的〔始業教育辦法〕,中央政校與其他大專院校也相繼試行,便是所謂的「新生入學訓練」。而他也認為中等學校應以職業教育為主體,所以要求蘇州等地配合當地生產事業設立職業學校。此外,對於電化、電影教育也都相當重視,曾經編〔移風易俗〕與〔合作之初〕兩個劇本,並交由教育部所設之中華教育電影製片廠拍攝。也曾經在四川創中國電影公司,還都後,改組為中國農業教育電影公司,就是現在中央電影公司的前身。
  陳果夫從政之餘,對於教育事業相當關切,並且勤於著作,曾出版〔中國教育改革之途徑〕、〔通禮新編〕、〔蘇政回憶〕、〔機關組織論〕、〔中華國民生活曆〕、〔理想的前途〕、〔鶴林歌集〕、〔醫政漫談〕、〔小意思集〕等書。他過世後,後人合其他遺著,彙輯為〔陳果夫先生全集〕,分教育文化、政治經濟、禮俗、生活回憶、醫藥衛生、雜著六類,計十冊,約一百九十餘萬字,由正中書局出版。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陳果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