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藏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ㄘㄠˇ
  • 部首外筆畫 14
  • 總筆畫 18
  • 漢語拼音 [一]zàng[二]cá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ㄨㄛˇㄧㄣˇㄅㄧˋㄖㄨˊ:「ㄇㄞˊㄘㄤˊ」、「ㄉㄨㄛˇㄘㄤˊ」、「ㄘㄤˊㄋㄚˋㄍㄡˋ」。
  2. ㄕㄡㄘㄨㄣˊㄖㄨˊ:「ㄕㄡㄘㄤˊ」、「ㄔㄨˊㄘㄤˊ」、「ㄘㄤˊ」、「ㄘㄤˊㄕㄨ」。
注音:
解釋:
  1. ㄅㄠˇㄗㄤˋㄓㄣㄘㄤˊ˙ㄉㄜㄅㄠˇㄨˋㄧˋㄓˇㄓㄣㄍㄨㄟˋ˙ㄉㄜㄩㄢˊㄖㄨˊ:「ㄊㄧㄥㄕㄨㄛㄏㄡˋㄕㄢㄧㄡˇㄅㄠˇㄗㄤˋ。」
  2. ㄈㄛˊㄉㄠˋㄐㄧㄥㄉㄧㄢˇ˙ㄉㄜㄗㄨㄥˇㄔㄥㄖㄨˊ:「ㄙㄢㄗㄤˋ」、「ㄉㄠˋㄗㄤˋ」、「ㄐㄧㄥㄗㄤˋ」。
  3. ㄗㄤˋㄑㄧㄥㄙㄜˋㄌㄢˊㄦˊㄐㄧㄣˋㄏㄟ˙ㄉㄜㄧㄢˊㄙㄜˋㄖㄨˊ:「ㄊㄚㄏㄣˇㄒㄧˇㄏㄨㄢㄗㄤˋㄑㄧㄥㄙㄜˋ˙ㄉㄜㄎㄨˋ˙ㄗ。」
  4. ㄉㄚˋㄌㄨˋㄉㄧˋㄑㄩ西ㄒㄧㄗㄤˋ˙ㄉㄜㄐㄧㄢˇㄔ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藏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áng
解釋:
  1. 儲存。
    【例】藏書、收藏、冬藏
  2. 隱匿。
    【例】躲藏、藏拙
注音:
漢語拼音: zàng
解釋:
  1. 儲存東西的地方或儲藏的珍貴物品。
    【例】帑藏、寶藏
  2. 西藏的簡稱。
  3. 中國的邊疆民族之一。主要分布於大陸地區西藏、青海一帶。舊稱為「吐蕃」。
  4. 佛教、道教經典的總稱。
    【例】道藏、經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áng
解釋:
[動]
1.儲存。如:「收藏」、「儲藏」。《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
2.隱匿。如:「躲藏」、「藏拙」、「藏汙納垢」。《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唐.李白〈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詩:「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3.懷抱。《易經.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莊子.應帝王》:「有虞氏其猶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於非人。」
[名]
姓。如南朝宋有藏凝之。
注音:
漢語拼音: zàng
解釋:
[名]
1.儲存東西的地方。如:「寶藏」。《禮記.月令》:「命百官,謹蓋藏。」《史記.卷三○.平準書》:「山海,天地之藏也。」
2.內臟。通「臟」。《淮南子.原道》:「夫心者,五藏之主也。」唐.李白〈東海有勇婦〉詩:「斬首掉國門,蹴踏五藏行。」
3.西藏的簡稱。如:「蒙藏一帶」。
4.邊疆民族。舊稱為「吐蕃」。
5.佛教、道教經典的總稱。如:「道藏」、「藏經」。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八上.滇遊日記八》:「寶臺大寺,為立禪師所建,三年前立師東遊請藏,久離此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à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躲、隱匿。
同義詞:
音讀: tsô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sō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ㄘㄤˊ

1. 隱匿。如:「藏拙」、「藏汙納垢」。大徐本《說文解字.艸部.新附》:「藏,匿也。」《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唐.李白〈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詩:「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2. 儲存。如:「收藏」、「儲藏」。《周禮.夏官.司弓矢》:「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與其出入。」《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列子.楊朱》:「行年六十,氣幹將衰,棄其家事,都散其庫藏珍寶車服妾媵。」

3. 懷抱。《易經.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莊子.應帝王》:「有虞氏其猶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於非人。」

4. 深。《廣雅.釋詁三》:「藏,深也。」清.王念孫.疏證:「藏者,《韓詩外傳》云:『窺其戶,不入其中,安知其奧藏之所在。』藏猶深也。」《素問.長刺節論》:「頭疾痛,為藏鍼之。」唐.王冰.注:「藏猶深也,言深刺之也。」

5. 姓。如南朝宋有藏凝之。明.凌廸知《萬姓統譜.卷五二.下平聲.陽韻.藏姓》:「藏,見《姓苑》。」

㈡ㄗㄤˋ

1. 儲存物品之地。《禮記.月令》:「命百官,謹蓋藏。」《史記.卷三○.平準書》:「山海,天地之藏也。」

2. 財產、財物。《晉書.卷二六.食貨志》:「故於西園造萬金堂,以為私藏。」《宋史.卷二四八.公主列傳.太宗七女》:「太宗嘗發寶藏,令諸女擇取之,欲以觀其志,主獨無所取。」

3. 內臟。通「臟」。《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列傳.倉公》:「其人嗜粥,故中藏實。」《淮南子.原道》:「夫心者,五藏之主也。」唐.李白〈東海有勇婦〉詩:「斬首掉國門,蹴踏五藏行。」

4. 西藏之簡稱。如:「蒙藏一帶」。

5. 邊疆民族。主要分佈於大陸地區西藏、西康、青海一帶。舊稱為「吐蕃」。

6. 佛教、道教經典之總稱。如:「藏經」、「道藏」。唐.德宣〈隋司徒陳公舍宅造寺碑〉:「濟八苦於無明之河,祕密成伊;演龍藏於三千世界,童蒙求我。」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八上.滇遊日記八》:「寶臺大寺,為立禪師所建,三年前立師東遊請藏,久離此山。」

注音: ㈠ㄘㄤˊ ㈡ㄗ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藏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