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蘭諾娃,嘉琳娜 - 教育百科
烏 | |
蘭 | |
諾 | |
娃 | |
, | |
嘉 | |
琳 | |
娜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Ulanova, Galina Sergeyevna (1910-1998) |
作者: | 謝庭芝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俄國芭蕾伶娜,她生於聖彼得堡,父親瑟給.烏蘭諾夫(Serger Ulanov)為馬林斯基劇院(the Maryinsky Theatre)的舞者及監製,母親瑪麗亞.羅曼諾芙娜(Maria Romanovna)為馬林斯基劇院的舞者,以及列寧格勒芭蕾舞學校(the Leningrad Ballet School)教師。烏蘭諾娃的的啟蒙老師即是她的母親,而當她在列寧格勒芭蕾舞學校就讀時,她的母親就教了她五年。接著在彼得格勒國立芭蕾舞學校(the School of the Petrograd State Ballet)受教於阿格麗皮娜.瓦嘉諾娃(Agrippina Vaganova)門下。在母親的調教下,她擁有柔軟,頗具彈性的雙臂,至於她沉穩的舞步,以及有力的背脊則歸功於瓦嘉諾娃的指導。她在學校時調皮的像個男孩子,所以她第一次跳的單人舞,就是在《園丁的女兒》(La Fille Mal Gardée)舞劇中飾演穿著木鞋的小男孩。1928年5月16日的畢業演出,烏蘭諾娃演出《蕭邦妮亞娜》(Chopiniana),以及《胡桃鉗》(The Nutcraker),從這次演出已看出她單純、情感真摯而深沉的風格。在基洛夫劇院(the Kirov Theatre)演出的首季,她擔任《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舞劇中的「青鳥」(Blue Bird)即有著精彩的表現。而1933年她在洛斯堤司拉夫.札克洛夫(Rostislav Zakharov)所編的《巴克契沙瑞之泉》(The Fountains of Bakchisarai)舞劇中,開始探討俄國芭蕾舞的戲劇藝術,在劇中她飾演被俘虜的波蘭公主,她那詩意般的美,至今仍無人能出其右。烏蘭諾娃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她優異的音樂性,在1955年俄國音樂雜誌第四期《芭蕾舞表意》(Expressive Means of Ballet, Sovietskaya Muzika, No.4, 1955, 70)這篇文章□。她說:「舞蹈是由音樂所釀成,音樂本身就是舞蹈,舞蹈也可以叫做音樂的動作,舞蹈使音樂視覺化」,從1928年到1944年她在基洛夫芭蕾舞團(the Kirov Ballet)度過了大半輩子的舞蹈生涯,在許多古典舞碼中擔任主要角色。在二次大戰之初,她到塔什干及伯爾姆避難及演出,接著在莫斯科波修瓦芭蕾舞團(the Bolshoi Ballet)客串演出,1959年擔任芭蕾教師,1961年負責藝術指導的工作,直到1962年退出舞台。在這段期間,她陸續的在雷歐尼德.拉夫羅斯基(Leonid Lavrosky)所編的《紅罌粟》(The Red Poppy, 1950),《石花》(The Stone Flower, 1954)等舞劇中演出。但是她的叫座舞碼則為《天鵝湖》(Swan Lake),《雷蒙達》(Raymonda),《唐吉訶德》(Don Quixote),特別是《吉賽兒》(Giselle),被公認為本世紀最完美的芭蕾伶娜,許多西方舞者認為她是當代最偉大舞蹈家。烏蘭諾娃整個舞蹈生涯都在巡迴演出中,她所演的電影版《吉賽兒》在英國及美國上映。1957年她曾獲得列寧獎(Lenin Prize),俄國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人民藝術家獎(Peoples´ Artiste of the U.S.S.R.),她常被邀請到西歐,主持芭蕾舞節及擔任比賽的評審。偶爾她也為報章雜誌寫些舞評。 |
|
參照: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烏蘭諾娃,嘉琳娜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