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即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ㄡˋㄕˋㄖㄨˊ:「ㄧㄚˋㄕㄥˋㄐㄧˊㄇㄥˋㄗˇ。」
  2. ㄉㄤㄕˊㄉㄤㄉㄧˋㄖㄨˊ:「ㄐㄧˊㄖˋ」、「ㄐㄧˊㄎㄜˋ」、「ㄐㄧˊㄒㄧˊ」、「ㄐㄧˊㄕˊ」。
  3. ㄐㄧㄡˋ便ㄅㄧㄢˋㄧㄡˇㄌㄧˋㄎㄜˋ˙ㄉㄜㄧˋ˙ㄙㄖㄨˊ:「ㄌㄧˊㄇㄧㄥˊㄐㄧˊㄑㄧˇ」、「ㄆㄧㄥˊㄆㄧㄠˋㄐㄧˊㄈㄨˋ」、「ㄓㄠㄐㄧˊㄌㄞˊㄏㄨㄟㄐㄧˊㄑㄩˋ。」
  4. ㄎㄠˋㄐㄧㄣˋㄖㄨˊ:「ㄖㄨㄛˋㄐㄧˊㄖㄨㄛˋㄌㄧˊ」、「ㄎㄜˇㄨㄤˋㄦˊㄅㄨˋㄎㄜˇㄐㄧˊ」。
  5. ㄖㄨㄛˋㄗㄨㄥˋ使ㄕˇㄖㄨˊ:「ㄐㄧˊ使ㄕˇ」、「ㄐㄧˊㄌㄧㄥˋ」、「ㄐㄧˊ便ㄅㄧ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靠近、投向。
    【例】若即若離、可望而不可即
  2. 到、登上。
    【例】即位
  3. 當下。
    【例】立即、即刻、即知即行
  4. 就是、便是。
    【例】俯拾即是、非此即彼
  5. 便、就。
    【例】一觸即發、一發即中
  6. →即使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近、靠近、投向。如:「若即若離」、「可望不可即」。《論語.子張》:「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2.到、登上。如:「即位」。
3.是、便是。《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儋即老子。」
[形]
當下。《後漢書.卷五一.陳禪傳》:「夷賊素聞其聲,即時降服。」
[副]
1.便、就。如:「憑票即付」、「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
2.立刻。如:「立即出發」。《左傳.隱公四年》:「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
3.就是。《左傳.襄公八年》:「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連]
若、假使。如:「即使」。《呂氏春秋.慎行覽.疑似論》:「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就食。《說文解字.皂部》:「即,即食也。」

2. 靠近、投向。《論語.子張》:「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明.劉基〈登臥龍山寫懷二十八韻〉詩:「白雲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3. 當下、立刻。《左傳.隱公四年》:「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後漢書.卷五一.李陳龐陳橋列傳.陳禪》:「夷賊素聞其聲,即時降服。」

4. 便、就。《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列傳》:「廣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金瓶梅》第五九回:「卻說潘金蓮房中養活的一隻白獅子貓兒……,呼之即至,揮之即去。婦人常喚他是『雪賊』。」

5. 到、登上。《黃帝內經素問.卷六九.氣交變大論》:「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也。」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二.正失》:「文帝即位二十三年,日月薄蝕,地數震動,毀壞民廬舍,關東二十九山,同日崩潰。」

6. 就是、便是。《左傳.襄公八年》:「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列傳.老子》:「儋即老子。」

7. 按照、依據。唐.元稹〈樂府古題序〉:「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無復倚旁。」

8. 連詞。若、假使。《呂氏春秋.慎行覽.疑似論》:「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

9. 姓。如漢有單父令即賣。

注音: ㄐ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即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