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嘉諾娃,阿格麗皮娜 - 教育百科
瓦 | |
嘉 | |
諾 | |
娃 | |
, | |
阿 | |
格 | |
麗 | |
皮 | |
娜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Vaganova, Agrippina Jacovlevna (1879-1951) |
作者: | 謝庭芝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俄國芭蕾舞者及教師,她生於聖彼得堡,父親為馬林斯基劇院(the Maryinsky Theatre)的引座員,1889年進帝國芭蕾舞學校(Ecole Imperiale de Ballet)學舞,曾受教於諸多名師門下,例如:歐布拉果夫(Oblakov)、烈夫.伊凡諾夫(Lev Ivanov)、耶卡特利娜.瓦曾(Yekaterina Vazem)、保羅.葛特(Paul Guerdt)、尼可萊.雷加(Nicolas Legat)及歐嘉.佩歐布拉金斯卡(Olga Preobrajenska)……等等,雖然不曾受教於恩利可.卻革堤(Enrico Cecchetti)門下,她卻利用最後一年在校期間旁聽他的課,綜合所學,融會貫通,自成瓦嘉諾娃風格,號稱「獨舞皇后」(Queen of variations)。她於1897年畢業,立刻被聘到馬林斯基舞團,1906年成為首席舞者,從此長保此頭銜,由於她外表並不漂亮,又沒有得力靠山,所以在1915年,她退出舞台的前一年才獲得舞蹈明星榮譽。她的叫座舞碼有《源泉》(La Source),《天鵝湖》(Swan Lake),《蕭邦尼亞娜》(Chopiniana),《駝馬》(The Humpbacked Horse),《美麗的珍珠》(Beautiful Pearl),《吉賽兒》(Giselle)等舞劇。她在正直壯年時期退出舞台,但並沒有立刻教舞,直到大革命之後,國家需求大量師資,加上新派舞蹈學校成立,她才在此機緣下,開始其作育英才的事業。從1919年到1921年她在由阿金.沃林斯基(Akim Volynsky)所籌建的俄國芭蕾學校(the School of Russian Ballet)執教,當時薇拉.佛寇瓦(Vera Volkova)曾隨她習舞。1921年她被聘到列寧格勒舞蹈學校(the Leningrad Chore-ographic School)任教,不久成為首席教師,培養了許多俄國的芭蕾伶娜,例如:嘉麗娜.烏拉諾娃(Galina Oulanova)、娜大麗亞.杜丁斯卡雅(Na-talia Dudinskaya)以及瓦嘉諾娃教學體系的理想化身瑪麗娜.瑟米由諾娃(Marina Semyonova)都是她的學生。在那個時代,只有少數幾個男舞者能作到高飛跳躍和快速連續擊打的動作,在她的調教下,這兩個動作成為俄國芭蕾舞蹈的特色,其門下的著名的男舞星有:阿烈克西.耶摩賴也夫(Alexei Yermolaiev)及康士坦丁.瑟給耶夫(Konstantin Sergueïev)。1934年她在美國出版了非常轟動的《古典舞蹈基礎》(Fundamentals of the Classic Dance),被舞蹈教師奉為教學指南,此書已被翻譯成英文,西班牙文,德文,捷克文,匈牙利文……等等,使她成為當代最偉大的古典舞蹈教師。她的許多學生後來也成為教師,例如:瑟米由諾娃,康果娃(Kamkova)、烏拉諾娃與杜丁斯卡雅。1934年到1941年瓦嘉諾娃曾在列寧格勒芭蕾舞學校教育部門,專門培訓師資,從1946年到1951年在列寧格勒音樂戲劇學院(the Leningrad Conservatory)負責編舞之職,同時獲頒教授資格。她所改編的舞碼有:1931年在基洛夫劇院(the Kirov Theatre)所推出的《蕭邦尼亞娜》,以及1933年她請維拉地米爾.德米特利也夫(Vladimir Dmitriev)編寫劇本的《天鵝湖》,另外1935年她曾為她的學生塔狄亞娜.維茄斯洛娃(Tatiana Vecheslova)改編了《愛思默瑞達》(Esmeralda),以及為拉諾娃和瓦可棠.夏布基阿尼(Vakhtang Chabukiani)而改編的雙人舞《戴安娜與愛克泰昂》(Diana and Acteon),此舞劇的第二場日後成為歷久不衰的節目。她也編了不少的單人舞蹈表演舞碼,例如:凱爾.葛令卡(Mikhail Glinka)的《花式華爾滋》(Valse-Fantaisie),以及為慶祝瓦嘉諾娃從事舞蹈工作第十三周年紀念,由葛拉德可夫斯基(Gladkovsky)作曲,她所編的《詩人的視界》(The Poet´s Vision)。1958年出版了《瓦嘉諾娃,阿格麗皮娜》(Agrippina Yakovlevna Vaganova)一書,此書匯集她自己的信札及隨筆,加上她的學生寫下對她的追思的文章。後世為了紀念她,於1957年將她的半身雕像安置在列寧格勒舞蹈學校排練館內,她所住過的房子則被加上紀念牌坊,甚至在列寧格勒的沃爾可沃(Volkovo)墓地也被建了紀念碑。 |
|
參照: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瓦嘉諾娃,阿格麗皮娜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