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前教育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ué qián jiào y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學前教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ué qián jiào yù |
解釋:
學齡前兒童尚未正式入學前所受的教育。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學前教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reschool Education |
作者: | 張建成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前教育是指施於學齡(通常以六歲為準)前兒童的教育活動,除了家庭內的教養之外,社會上亦有不同類型的機構,提供進入小學之前的兒童各項相關服務。第一種是保育看護性質的托兒所或保育所,第二種是教育性質的幼稚園或幼兒園,第三種是兼具保育與教育性質的保育學校。我國目前的學前教育機構,大抵以前二種為準,且分屬不同機關管轄,托兒所由社會行政主管機關負責管理,幼稚園則由教育行政主管機關負責管理。 我國古有「蒙以養正」之說,強調及早啟迪兒童智慧與習性的必要,而西方有關學前教育的理念,亦由來已久。唯過去一般人的觀念,大都認為嬰幼時期的孩童所需要者,只是一個能夠滿足他們生理及情愛需求的家。直到最近,特別是一九六○年代以還,由於相關的研究不斷顯示,早期經驗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大家才逐漸注意到:六歲以下的幼兒富於模仿與感受能力,可塑性大,學習力強,倘能提供適當環境,當有助於人類潛能的先期開發,以及社會行為的正常發展。是以論者皆同意,不論是在家庭之中或在相關機構之內,六歲以前的學前教育,必須協助幼兒鍛鍊身心健康、充實生活經驗、激發心智意向、並養成道德習慣。 雖然學前教育已日益受到世人的重視,但其之所以稱為「學前」,是因世界多數國家,迄今為止並未將之納入正規學制或義務教育範圍。也就是說,多數國家仍將學前階段的教育,視為家庭的責任,由家長自行決定將子女留在家裡抑送往學前教育機構就讀。我國自民國八十學年度以來的幾年間,臺灣地區三至五歲人口的幼稚園淨在學率,一直都在百分之二、三左右,顯示多數的兒童仍是留在家裡。今日幼稚園教育已是小學教育的準備階段,則這種自願入學的方式,對於偏遠地區及中、下階層兒童的教育機會,顯然未盡公平。尤其近來我國社會進步,經濟發達,職業婦女日漸增多,無暇妥善照顧幼齡子女。如何將學前教育納入正規學制,全面普及教育機會,以減輕家長負擔,並促進幼兒人格與社會化的健全發展,實為今後教育改革的主要課題。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前教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