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空間思考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patial Thinking
作者: 張惠博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空間思考是心理學研究範疇的一支。主要在探究人類空間思考能力如何發展、空間思考與空間概念之間的關係、與如何藉由輔助工具的使用及特殊策略的運用,建立空間的概念,並解決有關空間性的問題。
  空間思考訓練的應用範圍相當的廣泛,舉凡在數學的幾何學解題應用上,與立體空間觀念的建立、空間能力的測試(如嵌圖測驗等)、利用電腦繪圖或模型的操作,幫助人們了解二、三度空間的觀念(如化學的對稱學,群論),以發展學生空間的能力、甚至,應用到人類活動中,對空間的認知,方向的判定與位置的找尋(如尋路、航向的確定等)。
  在社會性結構的人類活動裡,對自然環境中空間知識的確立是極為重要的。例如,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為了要找到目的地,經常會需要透過地圖的說明,路線的詢問與路標,來幫我們完成尋路的工作。登山者需要靠著指南針、地圖或北極星的指引,才不至於在深山中迷途。而航海家必須判讀經緯圖,羅盤等相關性工具,來決定航向。這些空間知識、空間概念的建立,皆有賴於空間思考的訓練與發展。
  近十幾年來許多心理學家針對人類空間思考能力的發展,與影響空間思考能力的因素,作一連串的研究。一些研究指出,人類的左腦,是專管語言思考與學習的區域,而右大腦,則是專管空間思考與學習的區域。亦有一些研究,比較性別與空間思考能力的關係,測驗結果發現男性的空間能力比女性高。這個研究結果可藉由一些關於社會情緒(social emotional)(如家庭因素的影響)的研究中得到解釋與說明。在美國有一些研究發現,美國人的空間能力發展比美籍印第安人高。在這個研究中對造成差異的因素,提出幾點說明:(1)學習事物技巧的缺乏;(2)有不同的學習模式和資訊。
  過去許多蘇維埃(Soviet)心理學家,從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的觀點,剖析空間技巧的發展。其中包含了兩個有效使用空間能力的模式:解決空間的問題、傳達有意義性的活動訊息。也就是能夠傳達空間知識或訊息給別人,與學習使用一些輔助工具、策略和文獻來認識或展示一個未知的空間位置或概念。要研究這些技巧如何發展,需有很大、很廣的測試數據,作為探究空間思考發展的影響因素。因此,在這研究中必須深入探討心理的內、外影響,作為證明的依據。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空間思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