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文章繁簡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賈馥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文章繁簡是顧亭林〔日知錄〕卷二十一中的一個論述標題。顧氏主張文章以「辭達」為主,繁或簡並不是首要的條件;但在人們往往重視文章的繁或簡,反而忽略了「達」,因而感歎失去了文章的精神。
  顧氏引述韓文公〈愈〉作〔樊宗師墓銘〕,有句為:「維古于辭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後皆指前公相襲,從漢迄今用一律。」也切合明時人的弊病;然而韓文公卻在指述其時的弊病中,自已也犯了「繁」的毛病。顧氏又說在秦漢以前,作書加注則可,但到明末時,凡作害者都加注,本係求簡,卻不知因加注而失之於繁。所以何時當簡,何時當繁,即以辭達與否以為斷。例如〔孟子萬章上〕載,有人送給子產一條活魚,子產命人送入魚池放生,這個人把魚烹來吃了,卻告訴子產說魚到了水池,快樂的悠然而逝,子產說:「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參見「欺以其方」)兩個「得其所哉」雖是重複句,卻不能省略一個,因為由重複才能表現出子產欣慰的情狀和語氣,躍然紙上;省去一句,便只見其事,而不見其情了。顧氏又以為蘇子由(轍)的〔古史〕改〔史記〕之文,多有不當之處,如〔史記.樗里子傳〕原文為:「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與惠王異母。母,韓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號曰智囊。」蘇子改為:「……母,韓女也,滑稽多智。……」把「滑稽多智」前的「樗聖子」三字省略,變成滑稽多智者是其母,而不是樗里子了。
  顧氏所主張的「辭達」,一則在字「多」時不以辭害意;一則在字「少」時,意義仍然明確,如樗里子三字省略,在文法上便是換了「主辭」,意義全變,自然是一種錯誤。當前為文者常引用外文,「主辭」在一句中重複出現,恰和蘇子由相反,不但犯了如顧氏所說的「繁」的毛病,可能更等而下之,由「繁」成「贅」,不必要的字就多得毫無邏輯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文章繁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