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索緒爾理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aussurian Theory
作者: 詹棟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為瑞士的語言學家,於一八八一至一八九一年在巴黎任教,獲得法國學術界的重視。後來又回到瑞士,於一九○六至一九一一年在日內瓦大學任教,並作一系列的講演,他的〔普通語言學教程〕(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便是由學生編輯而成的演講稿(該書於1913年在巴黎出版)。索氏是印歐語言(Indo European Language)專家,在一八九○年所從事的語言研究,成就很大。尤其是他的研究採取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Emile Durkheim, 1858~l917)的研究法,重視社會事實,即把語言視為是一種社會事實。
  索緒爾是影響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最有力的學者,因為一般學者都把結構主義的建立溯及索緒爾對語言學的研究。而他的觀點是屬於十九世紀七○年代形成的青年語法學派。青年語法學派又稱為「個人心理主義語言學派」(the language school of individual psycholism)。這個學派把語言結構視為心理氣質的直接表現,其研究重點是注重語言的個人因素。但是他晚年的觀點,則把重點放在社會的因素上,而不再把重點放在個人上。他認為語言是運用該語言的集體作用,並且是根據傳統而承傳下來,也是決定個人言語行為的符號系統。
  他的〔普通語言學教程〕一書,建立了「索緒爾理論」。他認為任何語言符號構成之間,均存在著動態關係的自足系統,語言體系、口頭語、聲音符號、概念旨意等,均存在著既分又合的互動辯證關係。
  「索緒爾理論」的語言學模式為:以同時性研究為基礎,建立了語言的體系,而這個體系是由聚合關係而形成語言中的差別體系。這種語言學的分析模式,成為以後結構主義方法論的組成部分之一。
  索緒爾的語言學觀點,對以後的結構主義有如下的影響:
  1.確認語言是一個體系,也是一種結構:語言的特點並非由語音和意義本身所構成,而是由語音和意義之間的關係所構成。語音和意義之間的關係構成一個網絡,就成為一個語言的體系,這就是語言的結構。這種語言體系被視為是一個符號體系。
  2.語言可成為一種指示的符號:語言成為一種符號後,可以分為指示者與被指示者,前者為主體,後者為客體。而且語言體系就是一系列語音上的差別,與另一系列意義上差別的平列。
  3.同時性語言與歷時語言應區別:同時性語言也就是社會現象的語言;歷時性語言也就是個人現象的語言,這兩種語言應區別開來。在語言研究方面,要強調同時性研究的重要性。同時性研究就是從一個時期的語言的橫斷而來研究這個語言。而歷時性就是從一種語言的歷史發展過程來研究這種語言。語言的同時性研究是一個富於成果的研究,但語言的歷時性研究也有助於語言的同時性研究獲得成果。
  4.由詞結合的語言結構有兩種關係:一種為聚合性的關係,一種為替代性的關係。前者係一個單詞與另一個單詞前後結合而產生關係,形成具有連貫性的意義;後者係某些單詞可以某些近似的單詞來代替,而在意義上不會發生太顯著的變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索緒爾理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