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 |
解釋:
鱗翅科昆蟲的總稱。與蝶相類似但軀體肥大,觸角細長如絲,翅面灰白色,靜止時呈水平放置。大都屬於晝伏夜出。種類甚多,如天蛾、蠶蛾、燈蛾等。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é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ǐ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é |
解釋:
[名] 1.鱗翅科昆蟲的總稱。與蝶相類而軀體肥大,觸角細長如絲,翅面灰白色,靜止時呈水平放置,大都屬於晝伏夜出。其種類甚多,有天蛾、蠶蛾、燈蛾等。 2.蛾眉的簡稱。指畫得像蠶蛾觸鬚般的眉毛。東周戰國.宋玉〈神女賦〉:「眉聯娟以蛾揚兮,朱脣的其若丹。」明.陳與郊《昭君出塞》:「美人!你雙蛾淡掃忒恁妝。教人追恨貪狼!」 3.形狀像蛾的真菌子實體。如木耳也稱為「木蛾」,桑耳也稱為「桑蛾」,柳樹上之木耳,亦稱「柳蛾」。 4.姓。如周代時晉國有蛾析。 [副] 須臾、不久。通「俄」。《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始為少使,蛾而大幸。」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㈠ㄜˊ 1. 鱗翅科昆蟲之總稱。與蝶相類而軀體肥大,觸角細長如絲,翅面灰白色,靜止時呈水平放置,大都屬於晝伏夜出。其種類甚多,有天蛾、蠶娥、燈蛾等。同「𧒎」、「䖸」。《說文解字.䖵部》:「𧒎(蛾),蠶化飛蟲。」《梁書.卷四○.列傳.到溉》:「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二折:「他走了我一向尋他不著,他今日自來投到,豈不是飛蛾撲火,自討死吃的。」 2. 「蛾眉」之簡稱。唐.溫庭筠〈晚歸曲〉:「湖西山淺似相笑,菱刺惹衣攢黛蛾。」《聊齋志異.卷一.嬌娜》:「畫黛彎蛾,蓮鉤蹴鳳。」 3. 形狀似蛾之寄生物。如木耳又稱為「木蛾」,桑耳又稱為「桑蛾」。 4. 須臾、不久。通「俄」。《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始為少使,蛾而大幸。」唐.顏師古.注:「如淳曰:『蛾,無幾之頃也。』師古曰:蛾與俄同,古字通用。」 ㈡ㄧˇ 1. 通「蟻」。如「蟲蛾」、「蛾伏」。《說文解字.虫部》:「蛾,羅也。」清.段玉裁.注:「蛾羅見〈釋蟲〉,許次於此,當是螘一名蛾。古書說蛾為𧖕𧕰(蚍蜉)者多矣,蛾是正字,蟻是或體。」《說文解字.虫部》:「螘,蚍蜉也。」《禮記.學記》:「蛾子時術之。」漢.鄭玄.注:「蛾,蚍蜉也;蚍蜉之子,微蟲耳。」《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扶服蛾伏。」唐.顏師古.注:「蛾與蟻同.蛾伏者,言其伏如蟲蟻也。」 2. 姓。《廣韻.平聲.歌韻》:「蛾,姓。《左傳》晉大夫蛾析。」《左傳.僖公十五年》:「蛾析謂慶鄭曰:『盍行乎?』」晉.杜預.注:「蛾析,晉大夫也。蛾、魚綺反,本或作蟻,一音五何反。」 |
|
注音: | ㈠ㄜˊ ㈡ㄧ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蛾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